无论Top100还是Top500影院的总票房都在上升,而市场份额却不断下降,市场集中度降低,说明其他影院的份额上升,且增速快于Top100和Top500影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建影院或小影院仍有发展机会。
艺恩EBOT票房智库数据显示,最近三个滚动年度全国Top100和Top500影院票房在全国总票房中占比连续下降,Top100影院份额从21.85%下降至13.84%,Top500影院市场份额从接近60%下降至42.06%,降幅明显。结合三个滚动年度的全国总票房来看,无论Top100还是Top500影院的总票房都在上升,而市场份额却不断下降,市场集中度降低,说明其他影院的份额上升,且增速快于Top100和Top500影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建影院或小影院仍有发展机会。
全国Top100,Top500影院三年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影投公司还处于主要依靠新建影院增加收入的粗放增长阶段,而中国新增影院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房地产建设,尤以“嵌入商业地产”模式为代表的万达院线表现最为突出。然而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增加了影院投资的风险,个别影院由于前期评估不够充分,不得不抛售。在此背景下,各家影投公司在不断增加投资力度、以求获得更多收入的同时,对于影院投资的前提评估也空前谨慎。
全国票房Top5影投公司运营中影院数量
那么,影院投资应该选择哪些城市?票房最高的城市是否还有投资机会?在时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影院投资的城市顺序该如何确定?艺恩选取2014年票房最高的十个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重庆、杭州、南京、苏州,进行具体分析。根据Rejia-Linnamaa城市竞争力模型,结合电影产业的具体情况,最后确定核心分析指标:人均观影频次、影院密度和人均观影支出指数,考察10个城市的表现如下:
10城市影院密度vs.人均观影频次
注:影院密度=某城市截至2014年底所有运营中影院数/该城市截至2014年底中心建成区面积;
人均观影频次=某城市2014年观影人次/该城市2014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
2014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观影人次83251.15万,因此,全国城镇人均观影频次1.1次/年,10个城市中,即使观影频次最低的南京也有3.2次/年,可见这10个城市观众的观影习惯已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可发展空间低于观影频次较低的城市。
总体来看,10个城市大致可分成三类(如上图),观影频次较高的城市影院密度也较高,基本呈正相关。从影院投资机会来讲,落在“影院密度低&人均观影频次低”象限的第1、2类城市未来可发展空间较大,影院密度相对不饱和,建议优先投资。第1类城市人均观影频次与第2类城市接近,影院密度明显低于第2类城市,发展潜力更高,更适合投资,可通过吸引更多观众或提升原有观众的观影频次来进一步拉升票房。因此,三类城市的投资顺序为:第1类城市>第2类城市>第3类城市。
接下来,对城市做具体分析:
第1类城市(南京、武汉、广州):南京的人均观影频次和影院密度均低于武汉、广州,建议优先发展,武汉、广州的人均观影频次接近,而武汉影院密度更低,因此,投资顺序建议:南京>武汉>重庆,。
第3类城市(深圳、成都、重庆、苏州):总体来看,在三类城市中观影频次和影院密度均最高,市场竞争激烈,尤以深圳为最。在这4个城市中,成都、重庆两个城市的人均观影频次和影院密度相对偏低,成都更低,尚有发展空间。因此,投资顺序:成都>重庆>苏州>深圳。
至此,我们得到影院投资顺序:南京>武汉>重庆>北京、杭州、上海>成都>重庆>苏州>深圳。
10城市影院投资核心指标
注:人均观影支出指数=2014年某城市电影票房/该城市2014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该城市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该表中数值均为相对值。
结合人均观影支出指数来看,南京、上海、杭州、广州、苏州、武汉、北京低于10城市的平均值,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南京、上海、杭州的提升空间更大,因此,我们得到10个城市的最终投资顺序:南京>武汉>重庆>杭州、上海>北京>成都>重庆>苏州>深圳。对于深圳、重庆、成都三个人均观影支出指数最高的城市,鉴于市场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且人均观影频次提升空间较小,市场相对饱和,建议把电影周边行业作为重点发展投资方向。
附:Rejia-Linnamaa城市竞争力模型
Sotarauta和Linnamaa(1998)指出城市区域竞争力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即基础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生活环境、制度和高效政策网络和网络成员。该模型强调了“网络”的概念,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建立在网络管理以及网络中的成员的关系之上,而城市也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