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2011年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在影院投资建设方面,去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
2012年 1月9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2011年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 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 较2010年增长28.93%;在影院投资建设方面,去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加8.3块银幕,截至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银幕增长率超过45%.根据艺恩娱乐决策智库enbase数据显示,2011年城市影院观影人次3.7亿左右,同比增8000多万人次,增幅不足28%。相对于票房和银幕快速增长趋势,观影人数呈现出的增长乏力、单银幕产出的下降、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等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中国电影产业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机遇。不管是从上游的制片业还是到后来的发行业和影院终端,只有更好的认清出现的问题,总结好2011年的经验,才能为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2011年对中国的电影市场来说不单调而且极其热闹,以下将通过7个关键词来梳理2011年电影产业的重大事件。
关键词1:粉丝电影
事件回顾:2011年一部投资不到500万的国产影片,在上映一周多便收获5000万票房,并最终以9000万元的内地票房成为暑期最大一匹黑马,创造了国产惊悚片最高票房纪录。杨幂作为该片的女主角对影片的票房功不可没,开创了年度华语电影营销事件,“粉丝电影”这一名词渐入大众视野,甚至2011年被认为是“粉丝电影元年”。随后上映的《大武生》也走了“粉丝电影”的消费路线,虽然票房不如预期,但是影片主演粉丝群体对票房的支持和贡献是不遗余力的,让业界也叹为观止。
艺恩观点:粉丝不仅是偶像的崇拜者,在粉丝对于偶像热烈的精神投入中,往往伴随一系列同样热烈的消费行为,并且这种行为会扩散到多个经济领域。目前国内的粉丝已经进入一个如金字塔般有严密组织结构的、催生经济效益的“粉丝经济”时代。“粉丝电影”即是建立在粉丝经济基础上,制作主要是迎合特定粉丝,主打粉丝群体。所以,粉丝电影不应该看做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一种观众群定位清晰、影片内容契合度高的营销宣传模式,这意味着,粉丝电影不是万能的,它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电影内容与粉丝喜好相一致、粉丝定位准确且消费能力强以及明星具有强大的粉丝号召力上。
关键词2:网络水军
事件回顾:2011年4月28日影片上映的第三天,在不足两小时内,《关云长》在豆瓣网影评的评分忽然由7.6分暴跌至5.9分直至5.1分,而且大量参与评价的ID账号都是新注册的;《关云长》片方宣布悬赏十万,“捉拿”故意诋毁该片的“网络黑手”,虽然这并非“网络水军”首次与中国电影沾边,却是第一次引起业界和公众警觉。
国庆档两部魔幻大片《白蛇传说》和《画壁》银幕内激烈争夺票房的同时,银幕外也是口水不断。《白蛇传说》出品人杨子先是在微博怒称,查出某专门爆料的微博马甲是同期公映另一部大片宣传发行公司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恶意抹黑包括《白蛇传说》在内的同期其他电影,矛头直指《画壁》。在釜山电影节展映期间,杨子更是声称要暂停手边电影项目,专门打掉电影界有计划有组织的抹黑事件。
艺恩观点:网络水军是中国电影产业在与网络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营销力量,这种力量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水军可以帮助商家快速发布积极消息,传播有利信息,提升人气和关注度;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雇佣网络水军进行恶意炒作,诋毁竞争对手,传播对竞争对手不利信息,损害对方形象和利益。目前,网络水军以负面形象闻名电影产业,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和发展不规范所必经的阶段。网络作为一种新兴渠道,如何在电影营销中发挥更大价值还取决于把更多精力转投在营销策略制定上,进而发挥网络精准营销、互动分享的优势,。
关键词3:合拍
事件回顾:2011年,内地与香港合拍影片依然是合拍片主流,《龙门飞甲》、《窃听风云2》、《白蛇传说》、《新少林寺》及《画壁》都是由香港导演执导的合拍片。与之相反,中外合拍片表现却差强人意,其中票房最高的《寻龙夺宝》成绩不过3000万元,中日合拍的动画片《藏獒多吉》更是惨败。
虽然中外合拍片在2011年表现欠佳,但不可否认,中国电影市场是所有电影市场发展潜力最大,最值得开发的领域。2011年,美国路景影业(V i l l a g e R o a d s h o w)在亚洲的分公司已经开张,传奇东方与华谊兄弟尝试共同组建公司合拍项目、梦工厂动画计划来华开设工作室、这些合作的启动或可能催生出升级版的合拍大片。
艺恩观点:中国电影从协拍——与港台合拍——与国外合拍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电影产业由弱变强的过程。合拍所反映出的不单单是一部影片由几方投资、由谁负责制作的问题,其背后有资本的角逐、有市场的分配、有不同利益方的思索与权衡。
2011年,合拍片占据中国电影票房30%的比例,与港台合拍如火如荼进行中,中外合拍将会是下一步合拍的发展趋势,通过与海外成熟的电影公司和资本合作拍摄,不仅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编演人员解决现在中国电影面临的题材雷同问题,也可以加快拓展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为中国电影步入国际市场迈出重要一步。
关键词4:银幕数量
事件回顾:2011年中国影院建设再创新高,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截至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90%影院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
艺恩观点:在银幕数急剧增长的同时,观影人次增速乏力、单银幕产出减少,从深层次说明市场过热和恶性竞争所导致的内伤已经逐步显示,国内院线的收购和整合或将成为未来的电影终端市场发展趋势,同时影院建设方面的适度降温也值得考虑。
关键词5:《失恋33天》
事件回顾:2011年,中小成本影片确实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很多的惊喜,《观音山》、《转山》、《孤岛惊魂》等中小成本影片的成功都反衬出“大片”在这一年的有心无力。而这一年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一部名为《失恋33天》的小成本影片,这部总共投资千万元左右的低成本喜剧砍下惊人的3.5亿元票房,创下国产中小成本票房新记录,成为年度最大亮点。
艺恩观点:2011年中小成本影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源自于自身“接地气”的故事情节、独特的Solomo模式「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Mobile(移动)」电影营销和明确的受众定位。同时,中小成本的灵活创作、低风险投资都为其创造了优势,加之档期的正确选择、良好的新颖的营销模式也是成功的保障。另一方面,2011年多数传统大片由于低质量的故事和无创新的跟风创作,没有形成国产中小成本影片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观众热衷不高,均惨淡收场。纵观整个2011年,国产影片票房过亿的有20部,随着中小成本影片的逐渐进步,中国电影单独依靠传统商业大片支撑票房的局面正在改变。
关键词6:《指导意见》
事件回顾:2011年11月29日,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发了一份《促进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电影院的首轮分账比例不超过50%”、“影院年度租金原则上不超过年票房的15%”、“电影院广告放映经营权逐步回归到电影院,制片方不再经营贴片广告”三条意见,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艺恩观点:《指导意见》虽然对影院分账比例、影院年度租金以及贴片广告经营权归属问题分别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影响最大、受关注最多的还是影院分账比例,《指导意见》的颁布将对国内制片方与院线的利益博弈起到均衡作用,并有可能在未来倾斜于制片方。
《指导意见》提出的影院租金问题,由于影院增长率较快,争地斗争不可避免,也涉及到第三方地产商的利益,执行相对难度较大,不过随着影院和院线运作逐渐规范化以及电影市场日趋成熟化,影院租金问题有望回落到一个合理的比例范围内。
而对于贴片广告的经营权由制片方转向影院,是利益倾向于影院的体现。目前,我国贴片广告的运作主要还是由第三方广告公司和电影营销公司负责,《指导意见》的出台,促使这些公司展开了一场影院广告时段的激烈竞争,贴片广告利益由制片方、广告公司和影院的三方分配转变为广告公司和影院的两方分配。
关键词7:分账之争
事件回顾:2011年11月15日,《金陵十三钗》片方新画面联手发行方中影、华夏向院线发放有关《十三钗》的票价通知,其核心内容是:片方与院线影院的分账比例由目前惯用的43%:57%,调至45%:55%.该通知发布后立即引来院线方面的不满,中影南方新干线、北京新影联、上海联合院线、万达院线等八大院线联合公开表示抵制,因这八大院线的票房收入约占全国的60%左右,因此也引起了广电总局电影局的重视。
11月23日,在电影局领导出面召集下,片方、发行方与八大院线的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长达4小时的谈判,谈判结果确定:在5亿票房之内,新画面与院线的分账比例为45%:55%,超过5亿,这一分账比例则将调整为41%:59%.在最低票价方面,则满足片方要求,一、二、三线城市分别涨至40元、35元和30元,但如存在团购、促销、半价日等特殊情况的影院,可通过院线向片方申请调整最低票价。
艺恩观点:片方和影院处于整个电影产业的两个终端,同处于中国电影的大市场环境中,不可能独立于某个环节之外,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此次分账大战中,最后没有哪方的胜利可言。这次的分账之争,表面是制发放对于分账比例的争夺,从长远发展也可看出电影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收入结构单一问题。而国外票房只占电影收入的30%左右,衍生品市场及其他发行渠道非常完善。相关部门只有建立起完善成熟的行业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起真正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电影产业链,电影产业才可能更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