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刀背藏身剧情讲述了在1930年代到1950年代中日战争期间,主人公是几位民间的武人——孔家爷孙(孔老爷子和孔鼎义)、青青、元姑、沈飞雪,故事里讲到了刀法,也讲到了他们的爱恨纠葛。
电影刀背藏身相关消息
继《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之后,由徐浩峰执导的第四部武侠电影《刀背藏身》,7月31日于京开机,该片由许晴、张傲月、春夏、陈观泰、黄觉、耿乐等众多明星倾力加盟;由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在当日的开机仪式上,保利文化集团副总裁、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德彬、导演徐浩峰、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著名主持人李霞女士及影片主要演员悉数出席。在开机仪式上,徐浩峰导演表示: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次开机的新片《刀背藏身》,也将是一部亮亮堂堂,可以见众生的作品。
刀背藏身剧照
见众生 徐浩峰《刀背藏身》接力打造“又一个武林”
电影《刀背藏身》,改编自导演徐浩峰同名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时局为背景,围绕长城会战中,杀敌制胜的“长城刀法”起源问题渐进展开,描述了那个时代,绅士武人的侠义风骨、民间隐匿高手间的较量、及国仇家恨充斥的大时代里微小众生的爱恨纠葛。在当日的开机现场,徐浩峰导演表示,从《倭寇的踪迹》到《箭士柳白猿》再到《师父》,包括由他小说改编的电影《道士下山》、他担任编剧的《一代宗师》,他一直致力于,在大银幕上,书写一个不同于以往武侠电影中所见的,不一样的武林。
“纸上文章贵,毫端血泪多”,徐浩峰表示,武侠小说在中国有渊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脉络十分清晰。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到明清志怪小说,再到现代的金庸、古龙,侠义精神如同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对于《刀背藏身》这部电影,徐浩峰称将借此攀登武侠电影新高峰:“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以往的作品,如《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是见了“自己”,《师父》里,是见了“天地”,而这次的新片《刀背藏身》,将是一部亮亮堂堂,可以见众生的作品。”
新标杆 徐式武侠再起高峰重新定义中国功夫电影
提起武侠电影,一般观众,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吊着威亚飞来飞去的绝世高手、眼花缭乱的华丽打斗。但在徐浩峰的电影里,一反武侠电影中“化武为舞”的打斗风格,坚持“实打”,一招一式清清楚楚,刨除一切花哨动作、无意义的特效场面,尤其是通过《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三部作品塑造出的那个处处“禅”机的徐浩峰式江湖,更是令人神往,开启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模式。徐浩峰坦言:“近15年来,港式武打片逐渐度过审美新鲜感期、失去新奇,不再受到观众狂热追捧,但其发展并非没有转机。中国的优势,在于民间可供开掘的材料多、家底雄厚,因此在功夫电影的发展上,还是有变化的余地。”
也因此,出身武林世家、胸藏有无数江湖掌故的徐浩峰,初涉文坛便以一部《逝去的武林》开创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气之先。其于2011年执导首部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独特的影像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先后入围威尼斯和多伦多两大国际电影节,斩获多个奖项;也因其在武侠方面的超高造诣,受王家卫导演力邀,加盟《一代宗师》,独特的徐式武侠,加上王家卫导演的文艺元素,文艺武侠《一代宗师》横空出世,徐浩峰更因此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2015年,《师父》再获第52届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徐式武侠招牌深入人心,徐浩峰也成为中国硬派武侠电影的代言人。
在徐浩峰的武侠世界里,没有飞檐走壁、上天入地,有的只是闪转挪腾间的智慧、功力的对决,还原了一个告别特技、特效、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新片《刀背藏身》,也将延续徐浩峰,反通常“化武为舞”武侠风格,坚持“实打”硬功夫路线的一贯风格,以武林之“形”写历史之实,展现大时代里,微小众生的真实生存状态,真正的“见众生”。延续着徐氏硬派武侠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传统气质,《刀背藏身》,将呈现出怎样的一个民国武林?徐浩峰导演,又将为活力渐衰的功夫电影,带来怎样的勃勃生机?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据悉,该片由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预计将于2017年登陆全国院线。同时该片也是保利影业回归影视投资,继《无间道》系列,《老鼠爱上猫》及《美人草》等一大批口碑力作之后,正式回归上游影视制作并启动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