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脑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之后,著名导演韦斯·克莱文离开了我们,享年76岁。很难接受这一消息,这位一身学术气息,带有慈祥的双目并时而微笑的男人已经奉献出了太多超过我们期待的作品,其作品中充满了具有想象力并不乏残酷的死亡方式。像约翰尼·德普在《猛鬼街》中化身血浆的死法,想出这个点子的韦斯·克莱文无疑为恐怖片文化发展有着不小的贡献。
克莱文身上的师表风范来源自他曾作为人类学教授的经历,这与他之后恐怖片大师的身份似乎并不沾边。童年的克莱文在克利夫兰长大,在严格的原教旨主义的环境下,克莱文的家庭对家门外的世界持悲观态度,克莱文的母亲甚至只允许他看迪士尼动画,在大学毕业之后,克莱文对电影产生了兴趣,而电影恰好成为其表达压抑情绪的一种方式。克莱文在接受《Shock Value》的作者Jason Zinoman的采访时说: “我多年来被强制作个好孩子,这在我心中积压了很多愤怒感,当你在一个禁锢的思想和框架下成长时,反而会变得发狂甚至愤怒。”
在纽约的一个小制片厂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克莱文推出了他的导演处女作《左岸魔屋》(1972),这部影片的海报和预告片标榜着这句宣传语:为了避免晕眩等不适症状,请在观赏过程中确定:这只是一部电影,一部电影而已。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磨坊电影的确需要让人提醒自己看的是一部电影,至少是虚构的。本片的灵感来源是越南战争的混乱时期和当时臭名昭著的查尔斯·曼森,讲述了一帮歹徒在树林里绑架,奸污并杀害了一对未成年女性,然后惨遭其中一位女性父母复仇的故事。本片很像对英格玛·伯格曼的《处女泉》的翻拍(结局更惨),不过在成本极低和技术限制的条件下依然被制作得让人印象深刻,相比称作恐怖电影,充满暴力元素的《魔屋》更适合被称作犯罪片。
之后的克莱文再接再厉,相继推出了《隔山有眼》(1977)和《小心呼吸》(1981),这些作品除却继续让人颤栗发抖之外,也展现了克莱文愈发成熟的电影制作手法,其中有一部叫做《沼泽怪物》(1982)的DC漫改作品证明了克莱文绝非简单的电影流水线监工。不过真正让克莱文扬名立万的是《猛鬼街》(1984),这部影片通过弗莱迪这个连环杀手形象隐喻了当时隐藏在里根时代表面下的秘密,谎言和威胁。片中弗莱迪为了报复烧死自己的人,转而袭击他们的孩子,克莱文再度打造了一部暴力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克莱文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了一座乡村小镇,让恶魔潜伏在了看似祥和的街道之中,正如宣传语所说:“每个镇子都有一条榆树街”(“Every town has an Elm Street.")。
对梦境的描写以及经典的反派形象使得《猛鬼街》在80年代的一众恐怖片作品鹤立鸡群。这主要归功于Jean Cocteau 和约翰·卡朋特的作品对导演创作中影响,旨在探索不同的恐怖片类型和更为惊悚的故事逻辑,如《十三号星期五》中的杀手是出于受害者沉浸在性爱、毒品和其它越轨行为而进行惩戒。而《猛鬼街》讲的是“父债子还”,这种改变使得它带来的恐怖感更让人难忘。
《猛鬼街》的成功使得克莱文进入了高效多产阶段。他参与创作了《猛鬼街3:梦之战》(该系列最好的一部),并执导了《隔山有眼》的续集,主题古怪的《蛇与彩虹》(1988),代表其回归恐怖片领域的《猛鬼电王》(1989),还有标志着里根/布什过渡时期的《阶梯下的恶魔》(1991),一部贴近童话风格的恐怖片,片中的恶人形象有点影射罗纳德·里根夫妻的意思。
到了1994年,克莱文执导了第七部《猛鬼街》,这部影片对其事业和当时的恐怖片都具有影响。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将两部《猛鬼街》中的主演希瑟·兰登坎普设计成了这部影片中的主角,让演员饰演自己,并将黑色幽默,不安的幻想,对好莱坞的讽刺和民间传说进行了罕见的结合,可以算作克莱文最好的作品之一。
之后,克莱文在接下来的《惊声尖叫》(1996)中将恐怖片这一类型引入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新方向,基于凯文·威廉姆斯编写的剧本,克莱文执导出的这部老派的悬疑推理片包含着对很多屠杀片传统套路的展现。影片深喑其中各种套路,并且尝试将其推翻,然后让片中的角色也熟知这一系列套路,其实对他们而言,他们就是活在一部恐怖片中,知道那些套路对保住他们的命毫无帮助。
将智慧和惊悚结合到一起的《惊声尖叫》再次大获成功,无疑克莱文比同期的其他恐怖片导演要更聪明和富有思想性,然而他的电影从未有极强的逻辑性,这些恐怖电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们激发了观众的想法,并让他们沉浸在思考之中。
韦斯·克莱文又为《惊声尖叫》执导了三部续集,同时还探索了其它类型影片,如梅丽丝·斯特里普主演的《弦动我心》(1999),而意图打造另一个恐怖片反派形象的《猛鬼生日宴》则相对不算突出,《红眼》作为其晚期作品之一则比较成功,证明了其仍是一位杰出的惊悚片导演,不过克莱文经常因为其创作时常遭到的人为限制而感到遗憾。在经过那段压抑的童年经历之后,成年的克莱文在电影中找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以挖掘其心中可怕的深渊,克莱文的作品中没有多少让人安逸的成分,那是因为在银幕上给予安逸从来不是克莱文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