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电影是无声、熨帖、从心上抚摸过去的,由浅而深,简朴动人。《桃姐》就是这样的电影。
刘德华饰演的Roger从小就是桃姐一手带大的,虽然事业上已做到电影监制,生活上却还是一副公子哥的派头,全靠桃姐帮他打理家务。直到有一天年迈桃姐中风,Roger安排她住进老人院,他发现即使自己生活上可以独立,但是从情感上却斩不断和老人的联系……从重新看待桃姐开始,Roger也用另一种眼光打量老人院里的各色各样的老人。
这是一部关于老人的电影。导演用冷静克制的电影语言重新打量养老院内老人们的众生相。画面主要以中景和近景为主,拉近了观众和银幕的距离。观众通过手提摄影机的细微抖动,彷如置身其境,呼吸与共。电影的记录真实生活的特质被导演凸显出来。
电影的意境既是温暖,又是苍凉。丰富的生活细节被提炼再现,让人既感到新奇,又令人喟叹。养老院中的一行老人像老小孩一样,排排坐定,等待看护者挨个喂饭。看护者的椅子是滑动的,喂完老人一口,就惯性地滑向下一位。两老头之间由戴错假牙引发的赌气吵闹也充满童趣。但导演许鞍华无意美化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处境。观众们用桃姐的眼光窥视养老院中的生活时,不仅看到了喧闹的喜剧,更看到老人们心理的孤独和生活中的苦涩。
影片的情感节奏有起伏、有兜转。譬如讲述来到养老院后第一晚桃姐独自上厕所的步履维艰,同时画外传来某个苍老的女声的哀嚎。但接下来情节兜转,秦沛饰演的帅老头出现,他的诙谐让低沉的情绪一下转向愉悦轻松。场景中晨曦初现,有老人已经早起在门前开始晨练。此时的画外音乐是欢快的钢琴声。导演于此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理解:生活总是悲欣交集的存在,在最苦涩的时刻也总孕育着快乐的因子,区别只在于你用何种态度去对待、去看,去自省。我以为是从这一场戏开始奠定了电影的情感基调,从此流淌出的笑和泪才有了特殊的意味。
对于华语圈的观众,《桃姐》是一部不一样的电影。她不洒狗血,不遵循母子情深的套路,当然也没有刻意拔高劳动妇女道德人格的内地腔。电影中桃姐一辈子不嫁,Roger好奇时当年桃姐为何拒绝那些鱼贩、五金店老板的追求,可桃姐却没头没脑地说了句:“他们身上腥。”Roger揶揄桃姐当年曾暗恋过Roger的父亲,桃姐既笑且否认了。这是一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段落,因为里面包涵着对人性的尊重和宽容。还有,养老院里一老头四处借钱,偷偷出门找按摩小姐,而桃姐每次都会借给他,对于Roger的不解桃姐的回答只是:“他还能去几次啊?!”
导演许鞍华通过电影的声光魔法,向观众传达着这样一个主旨:学会心存敬意的看待老人——这种敬意不是各种道德上的拔高,而在于推己及人,充分理解生活选择的多元,谅解他们对生的欲望对爱的留恋。因而电影中始终流淌着人性的暖流。在推广电影时,刘德华说了一句很靠谱的话:“桃姐就是未来的我们自己。”所谓人文关怀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桃姐》:不洒狗血,不落俗套
03-21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