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20亿的《一步之遥》现在看来,票房的失败是注定的了,在智取威虎山和微爱之渐入佳境上映后,排片只能排在第三位,口碑的两极化也让这部电影蒙上了看不懂的概念,看不懂恐怕是在让子弹飞之前,姜文的代名词,姜文的片子很好,但也很隐喻,他不单单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讲故事来表达故事背后的故事,下面就是笔者在上海电影院观看了电影之后,对一步之遥的分析。
首映后铺天盖地的“看不懂”以及随之而来的排片坍缩,足以证明一件事情,姜文并不是大众的菜,也有可能“大众”根本不是姜文的菜。
姜文及其编剧团队对于电影史、近代史的熟稔,让他们极度自恋又傲娇地将一些掌故以及自己的私货如编制密码般地暗伏在那些荒诞、离奇甚至有些癫狂的情节和人物里,就像是近景魔术一样,你明明看到了,却什么都看不见。
但《一步之遥》并不是姜文第一次“耍心机”,《让子弹飞》里也有着密密麻麻的隐喻,《太阳照常升起》里则有遍布各处的符号“机关”,而《鬼子来了》里的反经典、反范式则更是使其遭遇封禁——姜文从来都没有想平易近人地讲故事,错觉都是来自于观众对《让子弹飞》的“误解”,《让子弹飞》的好甚至让观众好了伤疤忘了痛。
到了《一步之遥》上映前的宣传,姜文对此“看不懂”仍然耿耿于怀,“中国有些观众,就理直气壮地没有羞耻地说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我看不懂。看不懂电影就这么说话,是可耻的。”
这一遭,姜文和他的编剧团队肯定是挣脱了观众的枷锁,任意追逐了对电影的爱——玩HIGH了,而大众肯定是玩现了——姜文还是那个会让你看不懂回家问你爸的大神,而不是你臆想的会请你在冬夜里享受大银幕这项平民娱乐的好朋友。
姜文20亿的豪言恐怕不过是为了取悦下马珂和他的生意伙伴罢了。从目前看来,20亿已绝无可能,还有就一周的时间,年底前达到5亿亦已几无可能,300亿的重担则已必然“转托”徐老怪的《智取威虎山》了。
《一步之遥》几乎已成强弩之末,竟然在《微爱》上映前推出2D版本,这当然不是王者的战法,在这个时间不惜自降身段去与那些中等成本制作的小片们去竞争,怎么看都显出了马珂的黔驴技穷了。相比于四年前,《让子弹飞》在票房上意气风发之时“意外”推出川话版的优雅和霸气,四年后的马珂今朝颇有些乌江畔霸王别姬的悲壮。
“信马由姜”这次肯定是玩砸了,当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的重挫之后,他能够与市场妥协,能够为了情义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在《让子弹飞》上尝试“平易近人”,这既是江湖规矩也是江湖规律,由不得你一次又一次地赔钱——马珂也好,资本也好都不是无底洞。大神稍一低头,《让子弹飞》就成就了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6.7亿的票房在今天仍然是与国产片票房排行前十里仅有的一部2010年的影片。
四年前,iPhone4上市,几乎是划时代的产品,四年后iPhone抛弃了对于大屏的成见,毅然地让iPhone6 plus拥有了5.5英寸的大屏;
四年前小米刚刚诞生,还只是在做MIUI而已,但四年后它已经是全球未上市科技企业估值最高的新贵了,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推动智能手机普及和全行业剧烈震荡的推手;
四年前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四年后,乐视所构建的五屏联动的视频生态几乎成为了全民的娱乐场景入口……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视频消费习惯几乎改写了中国电影的版图,《小时代》系列、《老男孩》《分手大师》《泰囧》《心花路放》这些几乎是小品(不是指喜剧小品)式的作品在市场搏击中却傲视群雄,与之相映照的是《太平轮》《1942》以及今天《一步之遥》的折戟沉沙、黯然退场,一如乐视影业CEO张昭在虎嗅F&M创新节上回顾《太平轮》失利时所坦言的,“对于国产大片的幻想的破灭实在是太快了”,以致于还没享受银幕2万块的红利就遭遇了冰山。
对于制片人马珂而言,轻视这四年的变化是这个错误的根由,而试错的成本又太大了——超过3亿的投入,即便是注水的虚报,打对折算作1.5亿,马珂的保本也得是4.5亿~5亿,目前看来连这个目标都已岌岌可危。
无论做何种维度的评价,《一步之遥》都必须是一部商业片,片方对20亿的目标锚定,意味着需要3000万以上的观影人次才能撑起这个票房(以60元票价计),到哪里去找3000万的小众或是长尾市场呢?因此大众化当然就是这部影片的底线,但从结果和口碑来看,该片即便在精英阶层也是曲高和寡。此番重创之后,马珂是否还会“由姜”?而市场还能否“信马”呢?
姜文的电影没有错,只是定位为商业电影而拍成如此的一步之遥,难以让观众心甘情愿的掏出腰包,上海电影院关于《一步之遥》的排片也减少了,从票房上来看,姜文再次失败了,崇拜姜文的依然崇拜,而讨厌他的人或许又多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