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在上海电影院排片不足5%票房止步于5亿,姜文自己也说与预期有所差距,不过姜文表示即使是零票房《一步之遥》仍然是他拍过的最好的电影,姜文对于不拍《让子弹飞》续集的解释是,虽然《让子弹飞》2会很受欢迎很卖座,然而这样对不起观众,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让子弹飞》带来的能力和资源。
姜文新作《一步之遥》最初的灵感来自于民国时期的“阎瑞生案”——1920年轰动上海滩的著名案件。民国初年,有好事者发起“花国选举”,请大众为妓女投票,一时热闹非凡。死者沪上名妓王莲英,曾在1917年秋举办的第一届“花国选举”中位列第四,荣登“花国总理”。她为人高调,平日里喜欢戴昂贵招摇的首饰。正风光时,为人劫杀,抛尸荒野。后来与她姘居的阎瑞生被查出是杀人凶手,并被缉拿归案。
桃色绯闻、谋财害命……这桩案件包含了很多易于传播的因素,成为沪上民众街谈巷议的话题,被迅速包装成文明戏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长片《阎瑞生》也由此诞生。“《阎瑞生》这出戏,谁不爱看?影戏这个玩意儿,谁不欢迎?”当年的《申报》打出如此广告。一出现实“惨剧”,成了银幕“艳史”,照见了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沙俱下、光怪陆离。
姜文对这个故事早就心有戚戚焉。他的团队耗时两年收集资料,对“花国选举”始末、“阎瑞生案”的细节,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都做了详尽的研究。但以姜文的个性,自然不是个亦步亦趋的模仿者。他只保留了原故事中“花国大选”和“总理遇刺”等,然后打造出一个充满爱情与背叛、悬疑与冒险等多重元素的故事。
早先那部轰动一时的影片《阎瑞生》强调真实,饰演阎瑞生、王莲英的两个演员,面貌和原型非常相似,影片中出现的场景如:王德昌茶叶店、上海地方检察厅、龙华淞沪护军使署等,都是实地真景。
而姜文看中的则是北洋时代的混乱。他构建出的民国社会更奇谲,人物更荒诞,镜头下的城市更像一个没有人间烟火,亦中亦洋、夸张变形的空中楼阁。“殖民地、华洋杂处、军阀混战,各路豪杰纷纷登场。那个时代虽然短暂却充满梦幻。”姜文如此评价。北洋时期为他所钟爱,他可以最大限度地从中取其所需。之前的《让子弹飞》,这次的《一步之遥》和计划中拍摄的下一部“施剑翘替父报仇刺杀孙传芳案”,将组成他的“北洋三部曲”。
不过在姜文看来:“真正的好作品不是写时代的,而是写人。”于是,民国街头巷尾的奇谈主角阎瑞生,成了姜文在《一步之遥》中扮演的“马走日”。这个人物,“要比现实版的阎瑞生丰富得多。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混混、花花公子,实际上却发现自己的底线很高尚。他不能忍受别人糟践他和一个女人的关系,哪怕她是一个风尘女子。有些人自己没有意识到,实际他骨子里是不自觉的艺术家或革命者。”姜文对自己的这个角色做了如此定位。
好友冯小刚曾这样描写姜文:“电影对他来说,是非常神圣的事,也是非常令他伤神的事。他认为应该由爱电影的人来从事这一职业。这种爱应该是非常单纯的,不顾一切的,不能掺杂别的东西。对照这一标准,我总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像做了对不起电影的事,把电影给庸俗化了。”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再到《太阳照常升起》,姜文都被认为是一位注重艺术性的导演。
当初《太阳照常升起》上映,观众纷纷评说“看不懂”,后来《让子弹飞》大卖,姜文在多个场合强调,后者不过是前者的衍生品:“拍《让子弹飞》容易。别老拿赚钱说事,赚钱的片子谁不会拍!”
仿佛是要证明自己的话,执导《一步之遥》时,一向注重自我表达的姜文发生了明显的转向——他要拍一部面向观众的高度娱乐化的作品。“不是说商业片就一定不好,比如像《007》系列中就有几部还是不错的。”姜文为自己的改弦易辙自辩。事实证明,拍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片,即便对姜文,也并非次次都能手到擒来。
2010年,姜文的《让子弹飞》引发票房狂潮时,谢飞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觉得姜文去拍商业片很可惜:“一部戏让他赚了那么多钱,他是止不住的。他还能不能拍出更好的(影片)?很难说。”一语成谶。
不管姜文表示在不在乎,票房是衡量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一部电影上映出来,总是需要大家来评价。上海电影院很多观众表示看不懂,并不一定说明影片很差,但起码说明了,电影的故事并没有讲的很好,也许是大家期待过高,希望下部影片,可以再次早就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