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年成名的《安阳婴儿》开始,到《江城夏日》、《重来》、《天国》一系列作品,亲情都是母题,寻找都是推进叙事的动力,加上标签式的“绝症”、“妓女”、拍摄城市特别的城市景观等元素,这一切组装成了“王超作品”的风骨。
《幻想曲》的故事再熟悉不过,父亲被确诊成白血病,一家人开始各自想办法筹钱。母亲借钱、女儿卖身、儿子打工,每个人的个体困境都被这场突变放大,却又被亲情束缚在一起。最后的结尾不剧透了,也是一个能猜想到的、水到渠成的休止符。
这种把主线拆散、分段叙事,最后再用母题拴在一起的拍法,王超在讲述冥婚题材的《天国》中已经玩过。但《幻想曲》按家庭成员拆分的做法,实在是有些想当然。虽然有一家人吃蛋糕的戏份,给大家植入了“彼此亲情浓郁”的暗示,但每个人一边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筹钱,一边要面对个体的困挠,彼此之间没有呼应和碰撞,倒显得疏远和支离破碎了。在京郊的罗马湖畔,王超的整个状态一如他以往的影片,温和而放松。“《幻想曲》是我创作状态最好的一部,剧组都是一群年轻人,都抱着一种向艺术靠拢和学习的态度,大家在一块儿,没有任何压力。”王超告诉《综艺》“《寻找罗麦》更不用担心,因为我执导的电影在法国一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在艺术院线表现一直不错。”
“戛纳电影节期间,有很多欧洲片商当场洽谈《寻找罗麦》的海外版权事宜。作为中法合拍片,影片赢得了法国政府力挺,法国国家电影委员会已经预付40万欧元特别基金支持。”紧握着《寻找罗麦》和《幻想曲》两部影片国际版权,王超还在等待国际市场上更多的合作机遇。在国内正式上映之前,关于两部影片的种种评价和猜测层出不穷,但王超并不介意:“我没那么大野心,只要能够让这样一种关怀底层现实的影片能与观众见面,我已经很知足了。”对于他来说,诉求明确,就是对影片未来市场表现和各种舆论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