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导演上辈子是跟馒头有缘分。
自《霸王别姬》之后就无佳作的陈导最近的作品《道士下山》果然又跟馒头扯上了关系。说起来,故事的起源是民国闹饥荒,小道士何安下被师傅所骗,下山寻个馒头吃。自从吃了那个馒头之后,何安下所到之处皆是血案,简直堪称男版灾星“花千骨”。从叙事方式上看,它是“舌尖体”的套路。从何安下下山遇到了第一个好人崔医生开始,展开了一串“惊吓”故事,每个故事讲不好不说。到最后,还莫名其妙的加入了“科学与自然”科教片的说教。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心机,你以为你看的是剧情片,实则是一部声情并茂视觉系的“人与自然”。
7月2日上映之后《道士下山》的首日票房4050万。这个成绩尚可,要知道之前怪胎《搜索》的首周票房才4200万。当然,伴随的而来是,意料之中的各种“吐槽”,天雷滚滚之下,手拿着《道士下山》这部精彩小说,又有一众大牌加盟,可惜,陈凯歌依然把这幅牌打到稀巴烂。注意,这不是落井下石,而是很严肃的吐槽。
原著党的心声:股市依然如此悲伤,何必再补一刀
作为一名原著党,最近耳根子经常收到看过原著的一位死党的“耳提面命”。她说,为了你好,千万别去看电影《道士下山》,否则容易得内伤。要知道,内伤难医,十全大补丸都不见得有效。
“你嫌股市给你的惊艳一枪不够吗?还自己找虐”?死党有点悲哀的看着我。
坦白说,看完预告片,我心中便有一千个念头不去看它。王宝强如智障般的傻笑让我受到了惊吓。
去看,仍是冲着徐皓峰这部“好看到可以让你像学会了猿击术会飞起来的”的小说。
通常来说,一流的小说改编成三流的电影,这话说的还轻了点。一流的小说被蹂躏成末流的电影,恶心至死方休。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本人阅过,果然,内伤十级,无药可治。
坦白说,这部小说,戏剧张力不够突出,且枝蔓太多,形散神剧,非一般的功力很难把它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
原著小说是一个小道士的“奇幻漂流”,更像是一部公路片。让我想起了少年派在海上的奇遇。上山是出世,下山是入世。一个从小“被出世”的人入了世,他所遇见的一切,还俗的道士、扫地僧、武术世界的恩仇、日本特务、灵隐寺得道高僧、西藏活佛、军阀、狐狸精、禅宗大师等等,就像一个万花筒,通过何安下的眼,阅尽红尘爱恨情仇以及时代悲凉,不乏对个人无常命运的追问以及何为道的追索。
这样一部充满文化底蕴的小说到了电影里已被庸俗的涂脂抹粉,变得面目全非。它的妖娆姿势,一如志玲姐姐在花厅里的高挑身影,我是欣赏不了的。
为了敏感原因,在改编的时候,陈凯歌只截取了何安下漂流记的前半部分,凡涉及国民党、日本与中统的纠结以及怪力乱神、神仙精怪的都被砍掉。
你们懂得,政治关难过,建国之后就没有了妖精。
其实,这也没什么,如果能通过接地气的故事专递出原著小说的精髓也能彰显导演非凡的驾驭能力。
然而这并不能。
看电影的观感真是糟烂极了。分分钟如坐针毡。
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电影的核心链条都出现了一个毛病,引发了一场灾难。
何为道?心在何处?
陈凯歌并没有用一部“用心”的电影告诉我们。
这不怪他。他对武术世界的爱好,远不像李安或者王家卫那么迷,甚至也不如周星驰与徐克。充其量,他只是一位武打片的“跟风者”。
在这里,突然“脑补”一位国师,也是“跟风”爱好者——老谋子。当《小鞋子》出来之后,他跟风拍《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这种纯自然系的电影;当《卧虎藏龙》之后,他跟风拍《英雄》、《四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当小清新电影出来之后,他跟风拍《山楂树之恋》;如今,他又有一位跟随者。在《一代宗师》之后,陈凯歌开始跟风拍民国情仇与武林奇事。
跟风并不是一件体面的事儿,但是在当下,再不体面的事儿也没有怪罪。但前提是,你跟出了自己的风格。
《一代宗师》是一部有节制有克制,处处金句,字字机锋的电影。宫二说,学武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接近于禅宗的悟。
陈凯歌没拍好这片,显然是没悟道。实际上,最近他的几部作品都处于一种“不知所谓”的境界。从历史传记片《梅兰芳》到奇幻片《无极》,从历史正剧《赵氏孤儿》再到现代戏《搜索》,陈凯歌在日渐找不到北的困惑中,从选择他所擅长的历史文化领域,到他不擅长的现代伦理片,陈凯歌始终是迷的。
王家卫用13年的时间去追溯逝去的武林;徐浩峰用了更长时间去书写武林故事;李安为了《卧虎藏龙》重塑了清朝的北京城。
陈凯歌为了这部电影,想必也是下了苦功的。但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宁在一思进,莫在一丝停。你停下来,就翻不来身。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这世间,拍电影也是靠悟的。因为,电影便是导演的世界观。
打开故事的正确方式:由一个由馒头引发的血案
电影处处皆有败笔,最大的败笔来自于:选错了男主角。
谁如此多情?把一个16岁天真无邪的小道士变得只会咧嘴傻笑。
我想如果我是导演,当我第一次看到演员出现这种魔性的表情时,可能会有抽他两个大耳刮子的冲动。你必须承认,那种笑有一种会激发出人暴躁的力量。
作为全片线索的灵魂人物,王宝强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噩梦”级别的演技,充分证明了演员的自我修养中,多读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一个不沾红尘,从小在山上长大的道士,本不该是灵秀无尘的吗?难道只会用傻笑表现他的天真?
你的“无邪”打败了我们。
文戏绝对是王宝强最薄弱的环节,而且事实证明了他只适合本色演出。
从叙事的角度来说,基本延续了原著的故事,不同的人物先后出现在何安下的生命里。只是,出现的排列组合乱了套。
原著中何安下为了对抗内心的巨大寂寞,为了内心安静,选择回到尘世。到了电影里,何安下下山的动机变成了陈导“最爱的馒头”。
天了噜!馒头事件到底在他心中投下多大的阴影,非要折损了一部精彩的小说以泄愤怒呀。
因为与崔医生投缘,何安下吃到了馒头。然后在一桩“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事件里,做了一回嫉恶如仇手刃仇人的武二郎。再转身,何安下像得到了癔症,到处喊师傅,学武功。在一些本来没他的事儿中,非要挤上一腿博“出镜率”。再后来,直接和日炼开始阴阳双修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伴随着流血、鼻子流血、眼睛流血、胸口流血、中枪流血、花式流血、胳膊流血等等样式,让带血的馒头坐实了名头。
我想,徐浩峰看到这部电影会哭的。
何安下本身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到了电影里完全是个不知轻重的莽夫,或者是“空心人”。像是一个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他内心世界的变化只能通过表情肤浅的表现,流于表面。
有位高人说,电影就是合理的俗套。
可是,这部电影华丽丽的只剩下俗套,没有了合理。
你到底在说什么呢?陈导。
不离不弃背后的笑场:亲,美国是你们的天堂
片中的最大的亮点,可以稍稍冲刷志玲姐姐与秃顶的范伟的“床戏”或者吴建豪那油腻到喉咙的娘娘腔,便是最后出现的郭富城与张震,这对不离不弃的好基友。
如果这部电影的票房有更大起色,这两位绝对功不可没。
其实从这部电影可以窥见陈导对一种超越性别之爱的痴迷。
从《霸王别姬》到《梅兰芳》再到《道士下山》,从中都可见其爱之切。当炮火中的郭富城与张震桥上紧紧相拥,或翻滚着下草地,或山洞依依惜别时,真是让观众们见了何为真爱。
历史告诉我们:有一件事儿在生活中式永远会发生的,那就是复仇。
果然,当郭富城死后,他的好基友张震就端着在《一代宗师》里练就的刚猛狠劲,上场了。
山洞之中,一别便是一辈子,再见时天人永隔。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得我真想为他们抹上两把热泪。顺便告诉他们,亲,你们可以去美国啦。别问我是谁,不谢。
可惜,这回张震做不了一线天。在关键的复仇决战上,和元华的对决,全是虚写,变成了意念的对决。靠那几分并不太真诚的特效,并不彰显中国武术动作之美。
是不是苛扣了武术指导的工资?
就算是基努里维斯的“好基友”陈虎,一个真正学过太极拳的练家子,唯一的一场打戏也显得敷衍,仿佛急着去另一个剧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惜了,陈凯歌两头都不沾。心里琢磨着要出点彩,最终还是回到擅长的老路子。所以,观影的时候,我甚至挺期待出现程蝶衣的金句从张震的口中说出,“说好是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你们慢慢体会下。
简单来说,这部电影把一个好东西拍俗了。对佛性、武学、以及文化的阐述,都泛着浮躁。
苍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是脚跟。陈凯歌没王家卫那份耐心,不守着克制,没立得住,终于让《道士下山》这部电影变成了一则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