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雪风
在赛车戏的表现上,《破风》绝对是合格的。拍出过《野兽刑警》《线人》《证人》的林超贤在这方面有着很强的把控力,大场面与小细节、快速剪辑与特写镜头的交叉运用,拍出一种明快而又热血的速度感。
但从故事来说,影片则处处失焦,你看不到这个故事的重心。你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一个人挑战自我?你看不到彭于晏这个人的自我进化,他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遇到真正的挑战,唯一的小挑战可能就是他脾气失控打了他的破风手。它讲的是友情?有一点,彭于晏与窦骁,窦骁不甘心于始终处在彭于晏的阴影之下,违禁注射兴奋剂,最终事情败露远走韩国,彭于晏前往韩国唤回窦骁的自信心,但戏份太少了吧。它讲的是爱情?更少。彭于晏与王洛丹的爱情有点像是一个健康身体上的痦子,百无一用且有伤美观。
所谓励志片,无非是让你和主人公一起进入他那特殊却又有普遍性的存在困境中,然后一起超越它。这个困境既是外部的,比如阶级的,由于贫穷导致训练条件的差异,比如人性的,因为人性里的嫉妒而导致内部的拆台与倾轨。这个困境也可能是内部的,它就是性格缺陷,《愤怒的公牛》里拉莫塔的奋斗与他的自毁总是如影随形,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而人最难的敌人总是自己,主人公战胜自己的软弱、自私的过程总是一部励志片最为精彩的段落。
而《破风》中,彭于晏与窦骁的所遭遇的东西都太潦草小儿科,所以《破风》的最大问题竟然是没有敌人,这也让那些动作场面失去了依持,你找不到那种优秀的励志电影或者体育电影中在一浪浪的考验中突出而出的酣畅与激动。
还有什么缺点呢?
是影片缺少那种主人公对于他所从事事物的爱。这种爱也许只是他自我证明的一种方式,比如《百万美元宝贝》,希拉里·斯旺克从事拳击,只不过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的报复性补偿,她不漂亮,她对她家人的唯一用处就是赚钱,只有拳击,能让她在战胜的那一刻听到山呼海啸般的赞美,这种赞美值得她用血和汗去拼。这种爱如此卑微,却又如此动人,因为它指出了一种真相,我们有多大程度是在为别人而活,而这样活得有尊严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那种爱也许会更私人,它也许就是像一个登山家所说,当有人问他为什么登山时,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就在那儿”。那种无法言喻的迷狂更加迷人,因为它更身体更本质,它与前一种恰恰相反,前者的爱来自于他相获得这个世界的认同,而后者的爱来自于他想在这个世界里找到独特的自我,前者只有融化在群体中才能得到快感,而后者,只有从芸芸众生找到自我辩识的依据他才能抚平他内心无法抑制的虚无。
我们在《破风》感受不到这种爱的来源,说到底,你感受不到彭于晏的内心世界,他视自行车运动如生命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在这部电影中,彭于晏过于阳光了,一个没有阴影的人物是可怕的,也是虚假的,他很难让人真正有代入感,于是影片也就缺乏了那种骨子里的热情或者悲怆。
由于没有这种东西,就更不用谈那种更高级的境界了:顶级的励志片应该某种程度是西西弗神话的变种,他一次又一次地将石头推上山巅,他当然有登顶的快感,但也有如果停下来就会感到虚无缠身的寒意。或者说虚无与光荣是个双生儿,当胜利到来时,虚无也就到来了,而当虚无到来时,你必须要用另一次胜利去驱赶这种虚无。
首发于《大众电影》
作者简介:
梅雪风,媒体人,曾经《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现《大众电影》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