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港囧》爆了。
上映首日即:
而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数据显示,电影首日票房稍低,但1.8亿票房(含零点场1.92亿),也打破《捉妖记》创下的1.7亿国产电影首日票房冠军。
《港囧》可怕的上座率
这一成绩仅次于《速度与激情7》的首日3.46亿和《复仇者联盟2》的首日1.86亿,位列第三。
而同台竞技的这三位,都是3D片。
从目前票房看,《港囧》总票房超过《泰囧》,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但,口碑上,《港囧》也“爆”了。
不仅目前豆瓣评分是中庸的D字型。
顶在豆瓣最热门的评论,不少人打出一星。
《港囧》是否真的如此糟糕。
Sir开门见山——没有。
这是一部完整的,能基本满足娱乐需求的合格商业片。
论笑果不如《泰囧》,论技巧不如《心花路放》,但徐峥流露出些许真实的中年危机,还是能激起共鸣——尤其对于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
这种危机不只限于“不育”或“不举”,它更多是对逝去的青春(梦想)的感伤,以及家庭,社会强制于他的定位的不满。
从这个角度来说,找回初恋那一吻,是他对现在生活的反抗。
他不甘心的,又岂止于性。
当然,Sir能想象大多数人对《港囧》的不满。因为主题表达的需要,也因为黄渤,王宝强的缺席,徐峥不得不在《港囧》中把大部分的戏份都揽在自己身上,一加一减,无疑压缩了其他角色表达的空间,纵观全局,除了男主徐来,其他角色成为道具,人物形象极其空虚。
在影片中,几乎所有“配角”,不论是包贝尔,赵薇,或者杜鹃从头到尾一张扑克脸,都被诟病。
最惨的是包贝尔,因为在角色设定与前任王宝强类似,甚至更讨厌——一个想“刺破人性深处秘密”兼好吃懒做的“叛徒”,且在外型,表演上处处模仿,先入为主的我们,不免反感。
事实上,Sir并不认为包贝尔与王宝强演傻子的差别有那么大,王宝强在《泰囧》中同样有一些过火的表演。
仅仅因为王宝强是“真傻”,所以他就有了被原谅的豁免权——Sir怎么觉得这是侮辱。
说到底,只是王宝强多演傻子,他的“傻根”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包贝尔作为后来者,不建立自己形象,反而试图靠模仿取代前任。片方在宣传时也有意以此为话题炒作,种种场外因素,让包贝尔无论演得如何,一开始就被打入地狱。
香港才是这部电影的男二号。
几乎所有媒体都津津乐道的致敬Sir就不重复了,一种主流批评认为,《港囧》的“致敬”算不上“致敬”,是“恶搞”。
“恶搞”是贬义词,是恶意搞笑的统称?
并不然。
Sir更认同恶搞的解释:
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尺度比较大。有时会抵触到社会道德和法律。
这句话的重点是,颠覆正常,尺度大,有可能触犯法律。
从这个角度上,《港囧》不好笑不是恶搞太多,是恶搞太少。
电影确实存在不少香港(港片)元素,但许多元素只是蜻蜓点水的引用——例如过犹不及的老歌,而不能通过创造性改编,与经典产生更微妙的冲撞,产生出更丰富的释义。
但也有好的,Sir举两个。
“铁头人”的形象来自周星驰的《国产零零漆》(其实也可是武侠片的著名招数“铁头功”),这一道具的重复使用构成了《港囧》上半部分冲突,而头被套住——身份被模糊,显然暗暗呼应徐来通过重逢初恋找回自己的主线。
第二个关于台词。
《英雄本色》,小马哥说: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当徐来在双层巴士上喊出:“我等了20年,我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我不是不是想找回爱情,而是要证明我的青春真实存在过!”。
这种混杂着悔恨,骄傲,不甘的情绪,Sir感受到的震动,并不比原本弱。
恶搞需要挑战观众审美,有时甚至触犯禁忌。
比如星爷最恶搞的电影《国产零零漆》,这种对政治的讽刺与揶揄,在今天的中国银幕,你有可能看到么?
请注意最后一张,罗家英吞口水的表情
这种程度也做不到吧:
最终,《港囧》也就只能拿“奶粉”(还不能是毒奶粉)开开玩笑罢了。
《港囧》肯定不是徐峥最好的电影,无论最后那个戏剧性过火的高潮,还是一些失控的喜剧元素,都是向商业妥协的结果。
如果给他更多时间他能做得更好,但在一个品牌爆红三年后,才推出续集,这种速度比起今天大多数IP电影,综艺电影,远远算得上良心。
徐峥还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
今天对《港囧》的批评,很多在Sir看来,都站不住脚。
例如一种主流观点是,比《泰囧》差多了。
当真如此?
假如我们把两部片的上映顺序对调,《港囧》还是差多了?
是的,《港囧》笑点不及《泰囧》频密,但搞笑手段上,还算得体。
除了少数几个笑位有卖弄嫌疑——比如就徐来名字杜撰出徐滚,徐射这种烂梗,大多数笑位,Sir笑不出但不至尴尬。
说个有趣的事。
《港囧》目前豆瓣评论,被顶得最高的一条(1116有用)是:
比《泰囧》粗俗低幼一万倍!包贝尔死皮赖脸犯贱缠徐峥,表情做作、低贱黄腔、造孽卖傻、瞎摔愣坠,智商低、笑点低、底线低。尤其脑袋戴铁壳撞电线杆,拿假冒青春怀旧、旧港片台词金曲乱煽情,几千万营销,舆论控制、水军给力,票房必爆,恭喜奸商王长田、主创们几辈子就靠这种不要脸片,凑骨灰盒钱。
《澳门风云2》列表,同样有这位影迷的评论,被点了383个有用。
王晶这种无厘头贺岁精品,总有人觉得烂,最无语!发哥从头到位嬉皮笑脸、不羁风骚。假高冷张家辉,刘嘉玲腹黑虐恋!台词嘲讽《爸爸》《泰囧》,恶搞《上海滩》配乐+《激战》擂台+王诗龄狮子吼+傻强机器人,军队枪战、性感美女、游艇追逐、赌局PK、扑克杀敌、飞机血战,笑点泪点雷点俱全,却真过瘾。
这不是单个影迷的看法,因为这两条评论分别被顶到热门评论的第一和第二位。
《港囧》跟《澳门风云》系列的差距,有那么大?
说《港囧》低俗,那王晶几乎每部电影必备的比基尼场面,难道是“必要”的色情?
同样是引入经典角色,戏仿经典电影,为什么《澳门风云2》就是情怀,而《港囧》就是拿假冒青春怀旧?
发哥在《澳门2》上台打擂——致敬《激战》,在Sir看来,更是为打而打
我们评价徐和王,是不是有两套标准?
这真是一个热衷造神更热衷灭神的年代。
在《泰囧》取得巨大成功时,无数媒体问徐峥,对拿下中国华语冠军有什么看法。
Sir记得他的回答是:
如今回头,《泰囧》不就像徐峥说的,一部正常的电影而已。
同理,现在对《港囧》那些接踵而至的恶评,又有多少出于理性?
某种程度上,今天对《港囧》的恶评,对徐峥来说,是好事。
他终于不用背负“天才”,“冠军”,甚至“喜剧之王”的包袱,也无需扛着“拯救中国类型片”的责任。
挤出吹捧的泡沫,一个导演,能更从容地创作。
坦白说,他,跟宁浩,甚至是Sir个人很期待出手的黄渤,可能永远成不了大师,但假以时日,能成为一个优秀,稳定的职业导演,不论对中国电影,还是中国观众,足够了。
最后,还有一些小彩蛋。
一些批评认为《港囧》里找来香港一堆甘草绿叶,是堆砌,甲的角色换给乙来演也行——并非如此。
这是Sir根据印象找到的一些很少被提关联性,供你参考。
就这一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港囧》的用心。
在画展上控制遥控飞机的田启文。
田启文人称“田鸡”,曾经是周星驰的经纪人。
《喜剧之王》、《九品芝麻官》、《功夫》里都有他客串。
《九品芝麻官》中,他扮演得肺痨而死戚家少爷。
包龙星进入停尸间,要验戚家少爷的尸。
因为当时是一镜到底,周星驰在田启文的身上夹了几个衣夹,开机时田启文也没有喊痛。
拍完后周星驰问他痛不痛,他说:
痛啊!怎么可能不痛。不过导演没喊卡,我作为一个死尸就不能动。
这次他饰演一个酷似霍金的瘫痪者,大概就是因为这句经典台词。
风月场所的妈妈桑:苑琼丹。
在周星驰电影里,苑琼丹可是“老鸨专业户”。
《九品芝麻官》:
《大内密探零零发》:
杜鹃举办的画展上,主持人是郑丹瑞。
为什么找他?
除了因为郑丹瑞本来就是香港著名的主持人。
二来郑丹瑞成名作《小男人周记》里的中年人阿宽,也是对夫妻生活心有不甘,想找其他人暧昧,但最终还是觉得老婆最好。
这样的人物心理历程,与《港囧》中的徐峥如出一辙。
饰演“著名不孕不育症医生”的詹瑞文,是香港著名的戏剧疯子。
能导、能演、能编,他的舞台剧在香港乃至全世界演出。每30个香港人,就有一个看过詹瑞文的作品。
在港片中,他经常出演“咸湿”又鬼马的角色。
改编自他自导自演舞台剧《潮性办公室》的同名电影中,詹瑞文出演一个色迷迷的经理。
《港囧》中的这个生育专家,应该来自詹瑞文的《恋上你的床》。
片中他替有“不举”困扰的古天乐看病,拍摄角度也类似。
《港囧》中出现了两个的士司机。
一个拒载徐峥的比较好认。
他是江约诚,《大话西游》里的瞎子。
另外那位大喊“冷静”的,是TVB的御用客串阮毅雄。
阮毅雄的职业本来就是的士司机,因为个人兴趣,他曾为TVB客串了20多年。
几乎所有TVB剧里,都有他回过头跟顾客讲话的标志性镜头。
片中扮演警察的李灿森,一直不服气自己是个“菜鸟”。
还就此发表了一番激动的演说。
其实这源自李灿森在的成名作《野兽刑警》中,扮演的就是一个菜鸟警察角色(左一)。
《野兽刑警》里,他跟黄秋生饰演的资深警察搭档,黄秋生也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
这一人物安排与《港囧》里,李灿森和葛民辉的组合有类似之处。
最后的最后,Sir无比拥护关于一部电影的不同看法。
事实上,就算是好朋友,Sir也经常因为对电影不同意见吵架,这很正常,影评本来就主观。
只要你不欺骗自己的感受,能自圆其说,就是正确的。
所以,对《港囧》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但拒绝谩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