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念大爆君吗?这么多天,大爆君卧薪尝胆,研究了好些资料,今天就来挖挖当今最热喜剧片“人性深处隐藏的那些小秘密”!
设计台词:“小秘密来啦,有人坐不住了吗?”
是的,再多的争议也阻止不了“囧系列”正在创造票房神话,然而,再牛的票房神话也阻拦不了“囧系列”的抄袭嫌疑。从徐峥与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再到徐峥自导自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后称“《泰囧》”),到如今正在各大院线热卖的《港囧》,这个被万民吹捧到喜剧神作的“囧系列”几乎是从头抄到尾。
“囧系列”开山之作《人在囧途》疑似抄袭了美国一代“金牌编剧”约翰·休斯自编自导的代表作《飞机、火车和汽车》(Planes, Trains & Automobiles,1987),这基本上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了。而《泰囧》则基本上是“钢铁侠”唐尼主演的喜剧片《预产期》(Due Date,2010)的翻版;目前正在热映的《港囧》则有《四十岁老处男》(The 40 Year-Old Virgin ,2005)和《国家宝藏2》(National Treasure:Book of Secrets ,2007)等片的影子。而在三部“囧系列”的片头或片尾里,我们均没有看到这些“被模仿影片”的相关翻拍或版权使用信息,我们对比一下“囧系列”和这些电影到底有多像,便可以呈现“囧系列”的抄袭嫌疑了。
(左图为美国喜剧《飞机、火车和汽车》海报,右图为《人在囧途》海报)
(上图为美国喜剧《预产期》海报,下图为《泰囧》海报)
首先说,《人在囧途》与《泰囧》基本上都有对其他影片“结构性抄袭”的嫌疑,二者分别与《飞机、火车和汽车》和《预产期》的相似度达到了“无版权翻拍”的地步。这种抄袭嫌疑是遍布影片的各个方面的:结构、主题、具体细节甚至是海报(见上图)……不同的就是英语改成普通话,歪果仁换成中国人罢了;而《港囧》的性质稍微轻一点,只有“片段性抄袭”的嫌疑,目前来看,至少开头的“亲吻段落”与片尾的“玻璃段落”与其他电影类似(当然也欢迎大家补充新料)。
不过从口碑上讲,恰恰看起来“抄袭最猛”的前两部《囧途》与《泰囧》口碑最好,二者在豆瓣上评分别是7.4与7.5,好过七成的喜剧片。而只有“片段抄袭”嫌疑的《港囧》目前评价只有6.4分,短评第一页差评居多,很多影评人和观众骂声一片。我们不禁要问,在环比“囧系列”时,抄袭比例是不是和“口碑”形成了正比关系呢?即“抄的越多口碑才能越好”?
一、《人在囧途》与《飞机火车汽车》
1、两部电影的结构
《飞机、火车和汽车》又被译为《落难见真情》或《一路顺疯》,《人在囧途》对前者在结构上的照搬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甚至不需要复述两片的剧情,直接来看主演徐峥的采访:
这段采访屏摄于《泰囧》的蓝光碟花絮内容,徐峥亲口承认了《人在囧途》编剧刘仪伟(也就是十几年前在CCTV2炒菜的那个)想做个“纯中国版”的《飞机、火车和汽车》。OK,如果是想做中国版,还觉得“创意非常好”,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对,是“翻拍”:联系好莱坞片方、交钱购买版权,然后在影片中注明翻拍信息,这样才是执行一个“中国版好创意”的正确方法。比如国师的《三枪》就是这样花钱翻拍了科恩兄弟的处女作《血迷宫》。你别管片子拍的烂不烂,那是另一回事,但至少国师征得原版权方同意了,那么这时在片头会有这种信息:
然而,我们却没有在《人在囧途》正片的任何一个地方找到该片对《飞机、火车和汽车》的引用信息,反倒是片头字幕卡中赫然列着一个署名:
真是长见识了,俺大爆君见过“导演”“制片人”“领衔主演”等署名,来个“原创”的署名算个什么鬼?烦请仔细看“原创”二字看下面还一行英文:“Scriptwriter”,我去,那就是编剧喽?那中文署名“编剧”的又都是谁呢?请看:
这么一长串人名/工作室名字(其中的田羽生后来还独立指导了《前任攻略》系列),但是里面并没有约翰·休斯。而且“编剧”下面的英文署名写着“Adapter”,这意思就是“改编剧本”喽?当我们再把上一个字幕卡的信息连起来,好像主创的表意就是:“当年大厨刘仪伟写了这个叫《人在囧途》的剧本,再由这几个人完成了改编。”为此主创还此地无银的发明了一个叫“原创”的署名,生怕别人看出来本片是“抄袭”的。看来在刘仪伟先生眼中,“原创”的意思就是免费拿来主义,而“原创”的英文还是“Scriptwriter”?刘先生果然央视大厨出身啊,这英语是新东方烹饪学校教出来的吧?
2、两部电影的具体细节
既然俩片都已经是“原版/中国版”的关系了,即便细节相似也没啥新鲜的。
①两部电影不仅都出现了多种交通工具,而且也都发生了事故:飞机返航、火车遇到事故、汽车翻车/起火,甚至出事故的顺序也都完全一致,这些是情节上的相似。来看以下正片对比图(左边为《飞机、火车、汽车》)
②两部电影的主角还都是“一个节前急着赶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中产阶级”和“一个出身低阶层的乌鸦嘴”,甚至装束上的“囧”迫感都差不多……这是“人物设置”上的相似;
③每次乌鸦嘴在换乘一种交通工具后都会说一句类似“估计到不了”的台词,然后电影马上衔接“出状况”的镜头,这是“具体桥段和台词”上相似;
(台词举例1)
(台词举例2)
④两片还都有两人被迫同住一件客房甚至同上一床,中产者忍受不了“乌鸦嘴”睡觉时发出的各种噪音最终发飙的情节;这是“幽默设置”上的类似。
⑤两片的结尾甚至都抖了“下次坐头等舱”的包袱,只是《人在囧途》把它拍出来了,这是结局上的相似:
3、两部电影的主题
《飞机、火车和汽车》严守公路片的格式,并突出两个主角阶层身份的落差来制造笑料。在“小有所成却虎落平阳的中产者”以及“不拘小节但心地善良的草根人士”这两个主角面前,约翰·休斯的立场倾向于后者,因为后者是正能量的、淳朴的、乐观的,而对应的中产者则是消极的甚至是虚伪的。中产者在经济地位上远高于草根出身的“乌鸦嘴”,但在精神层面的设置上,草根人士却远胜那个有作者自我投射的中产者。公路片的格式令中产者一路“破财遇灾”,在他被迫卸尽“财富武装”之后,中产者也终于明白“物质层面的富足远远抵不过精神层面的充实”这条普世价值观。最终中产者与草根人士在片尾达成和解,中产者远离事业所在地而真正回到(即回归)家庭。
而《人在囧途》的主题及其呈现方式是什么呢?请各位把上一段再念一遍就行了。《人在囧途》甚至为了突出中产者的虚伪(可能是担心理解力更低的中国观众看不懂吧),特意加了一个原作没有的“小三”情节,但这一情节的增加也只是强化原作就有的表意而已,《囧途》结局还额外交代了主角“抛弃小三、拥抱正室”的情节,这也是暗合原作“回归家庭”的主题罢了。此处多提一句,正在上映的《港囧》在把“小三”换成“初恋”之后又将这个桥段堂而皇之用了一遍,当然,抄袭别人都大摇大摆,“自我抄袭”还值得一提吗?
二、《泰囧》与《预产期》
1、两部电影的结构
《预产期》讲述的是一个事业心极重的成功人士路遇了一个“怀揣明星梦”上路并始终“放不下自己去世的父亲”的极品奇葩人士。在旅途过程中,成功人士历经挨打、与奇葩撕逼并深陷与另一多年好友“出轨猜忌”的信任危机……最终他回到了自己的妻子身边。而奇葩也在片尾实现了自己的明星梦,并将他父亲的骨灰洒向山谷,完成了对父亲的追思与悼念。
而《泰囧》讲述了一个事业心极重的成功人士路遇一个“怀揣见到明星梦想”上路并“惦记着自己患老年痴呆母亲”的极品奇葩人士。在旅途过程中,成功人士历经挨打、与奇葩撕逼并深陷与另一多年好友“出轨猜忌”的信任危机……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妻女身边。而奇葩也在片尾见到了明星范冰冰、满足了母亲的心愿。
《预产期》的“铁三角”组合是“成功人士+奇葩+成功人士的多年老友”,《泰囧》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徐峥+王宝强”,黄渤虽然看似是反派,但其实也是主角多年的老友,这同样是“铁三角”设置。《预产期》里唐尼是一个事业有成但是妻子临盆才知道匆忙回家的事业狂,《泰囧》里徐峥则是一个“答应带女儿去海洋公园却不断爽约”的事业狂。两片也都是让这个成功人士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自省”,最终走向大团圆结局。只是说,由于美国有分级而无审查,R级片《预产期》的段子更荤一些,口味更重一点。而《泰囧》基本上只能加入一些“人妖在床上乱蹦”的情节意思一下,但各类出轨、撕逼则和原版如出一辙。
《泰囧》对《预产期》的改编基本上就几处:1、把原版的“国内旅程”改成了“出境游”(即泰国)。2、《预产期》的煽情之处是奇葩人士对他父亲的感情,《泰囧》把父亲改成了母亲。3、原版里奇葩不切实际的梦想是“自己想当明星”,《泰囧》里改成了“见到大明星”(即范冰冰),二人在片尾都实现了。
2、两部电影的具体细节
①起飞前的登椅子与关手机
自己看截图吧。
登椅子扶手:
手机关机:
②出轨疑云——那孩子到底是谁的?
这里说明一下,《预产期》是以主角妻子临盆为主线贯穿始终的,而和主角妻子疑似“出轨”的则是一个黑人(即著名黑人影星、奥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预产期》片尾的这一“黑人婴儿”包袱抖得非常响,毕竟美国就是多人种聚居的国家——唐尼冲进病房看到一个黑人婴儿以为谣言是真,随后才发现自己进错了病房虚惊一场……而在《泰囧》里,妻子临盆的换成了配角黄渤,和他疑似有“出轨嫌疑”的则是主角徐峥。毕竟,中国没什么黑人,所以被《泰囧》挪用到片尾的“婴儿包袱”改成了这样:
对,有没有头发……毕竟,徐峥是没有头发的(各位GET到笑点了吗?)。这个包袱可谓既有抄袭嫌疑又非常冷,所谓东施效颦。
③大桥上的犹豫——成功人士想甩掉奇葩
成功人士在影片中段曾有机会抛下奇葩,但随后成功人士又将车停在大桥上犹豫不决(上图为《预产期》):
《预产期》里的奇葩手拿装有父亲骨灰的咖啡罐,以象征他对父亲的想念;《泰囧》则换成了王宝强手里的仙人掌,以象征他对母亲的想念。成功人士甩开奇葩在大桥上停下车之后(恩,都在大桥上),都有扔掉这一象征物的举动,而在扔的一刹那,主角又都没有忍心真正扔掉……
④影片后段,成功人士与奇葩的矛盾再次爆发,这次伴随肢体打斗正式决裂:
⑤奇葩的梦想与实现:
铺垫:
片尾实现了(直接插播的该美剧片段):
《泰囧》的铺垫:
片尾实现:
这段不用多说,《预产期》里的奇葩是想演《好汉两个半》,前边铺垫了半天还伴以成功人士的冷嘲热讽,但奇葩的这个梦想却在片尾实现了;《泰囧》里都知道是范冰冰,最后也见了。
在这里,俺大爆还要插播一个更有意思的事。在《泰囧》大卖12.6亿并成为当年的华语票房冠军后,《人在囧途》的片方到法院告了《泰囧》的片方“抄袭”!是的,你没有听错,一部本来就是抄老外的电影片方居然还告他人抄袭。这都是什么鬼啊?请看截图:
泥萌看明白了吗?原来《人在囧途》和《泰囧》不是一个出品方,只是《人在囧途》的主演徐峥看到这部片口碑不错,但票房潜力没被挖掘,便自己另立门户找光线影业又弄了一个《人再囧途》,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人在囧途》的续集,甚至《泰囧》豆瓣条目的“别名”一栏还写着《人在囧途2》。
然而看起来,徐峥此举并没有获得原出品方的同意,最后《泰囧》又大卖12亿,眼红徐峥的《囧途》出品方红了眼,一纸诉状告了《泰囧》,并要求索赔一个亿!亲你没听错喔,一个亿哦!《囧途》童鞋,你忘记你自己也是被抄的来吗?
而最终的结果是:法院判《囧途》片方胜诉!但《泰囧》片方只用赔500万并道歉。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港囧》没再出现什么“人再再囧途”宣传语的原因。但话说回来,这不就是一个“原创抄袭者”告一个“二道贩子抄袭者”的事儿吗?《囧途》片方的潜台词就是:只许我抄歪果仁的、不许你抄我的!这等脸皮厚度大爆也是见识了。
三、《港囧》的疑似片段抄袭
1、“亲吻片段”与《四十岁的老处男》等片的相似之处
《四十岁老处男》片段,当主角希望和同一个人XXOO总是因各种原因而没能成功:
《港囧》“一亲吻就出事”片段(图片来自网络):
《四十岁老处男》的“亲热时总是发生意外”设计在影片的前段和后段都有。前段有主角史蒂夫·卡瑞尔“回忆从前”的一组镜头,呈现了卡瑞尔多次想破处都不成功的往事;而后段则有他每次与同一个心仪对象XXOO都不会成功的情节。
《港囧》从剪辑上照搬了《四十岁》的前段设计;而从“和同一个人都不会成功”这概念出发,又与《四十岁》后半段相似。《港囧》只是把《四十岁》的“性爱”改成了“接吻”而已。当然,关于这个设计《港囧》到底是抄袭谁的,这在网上也已经出现了各类答案,比如还有人说是《港囧》抄袭《美国派》或《魔幻厨房》的,甚至有说是抄袭《X战警》中“小淘气”的(这脑洞……)。
总之可以明确一点:《港囧》这个片段谁看着都不像原创的。然而,它又是《港囧》最为关键的一个情节,它不仅构成了多年后主角对初恋“不甘心”的动机,还在影片后段出现了与之形成对照的情节。考虑到《港囧》的主题是讨论40岁左右男人的“中年焦虑”,再结合“囧系列”疑似抄袭好莱坞喜剧的“惯例”;应该说,还是《四十岁老处男》这个出处最有可能。
2、“玻璃板”与《国家宝藏2》“石板”的相似之处:
先看《港囧》截图:
再看《国宝2》石板截图:
《港囧》这段“玻璃板”片段基本就是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国家宝藏2》翻版。这个情节是《港囧》最为重要的部分了,毕竟《港囧》就是在这个“玻璃板”的桥段里加入了那个“初恋和现任你选谁”的选择题(这命题都烂大街了好吗),但《港囧》还是不忘体现出这一段的惊险程度:各种特效、各种临危救险,最后徐峥作为第一主角还组织其他人分散到方形板的各个角落来维持平衡……然而这一创意甚至是主角指挥的过程,全都来源于《国家宝藏2》的结尾,只是《国宝2》中的板子不是玻璃而是石板罢了。而且这两部电影中,几个人脱险的方式也都差不多,两片不仅都是四个人站在板子上,而且前两个人也都是依靠另外几个人着力某一点的施压而逃离板子的,说是“照搬”基本不为过。
大爆受累说一句,就算凯奇已经老了、不行了、片子越来越烂了,咱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家好吗?就不怕现如今常来中国接活儿拍戏的凯奇哪天发现这事儿吗?知道当年吕克·贝松发现港片《黑猫》抄袭他《尼基塔》的后果吗?直接掀桌骂街了十几年!贝松每次来中国都会对《黑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港片丢人丢到国际上去,那才叫真正的“港囧”!
(凯奇配词:WTF!!!这尼玛是我最后一个有点名气的系列了!!!你们敢不敢给俺点儿版权费再拿去用!!!)
有人还说了,人家徐峥这算一种“致敬”,致敬不算抄袭,你懂吗?对啊,孔乙己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此截图来自《预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