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安利的这部电影就是这样,表面上越是波澜不惊,内里其实却是处处暗流涌动。
这部电影叫《记住》,豆瓣评分7.9,只有三千多人看过,打的标签是剧情、惊悚片,但是却是小编看过的最平静的惊悚片,几个主要演员都已超过70岁高龄,你还能指望这部片惊险到哪里去,但电影中的这种平静却丝毫不影响它的惊悚度。
《记住》讲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犹太人古特曼先生(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饰)患上了痴呆症(dementia),记忆慢慢衰退,他甚至记不住妻子已经在不久前去世。
疗养院的病友麦克斯(马丁·兰道 饰),提醒了他年轻时曾经的誓言:待妻子去世无牵无挂之时,要找到一位名叫鲁迪·克兰德的老人,他曾是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名狱卒,并且杀害了古特曼和病友麦克斯的家人。
家族的血海深仇驱使着古特曼先生不远万里追踪仇人,最后的结局却是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惊天大反转。
这部电影由加拿大导演阿托姆·伊戈扬执导,这位导演出生于埃及,后来以难民的身份移民加拿大。也许正是童年的这种经历,让他的电影更多的关注着对于伤痛的的思考。
第一部让他打开国际知名度的电影《念白部分》,讲述了一个片中片的故事,虚幻的影像代入了真实的情感,失去亲人的痛无论怎样逼真的表现,依然无法让人感同身受,换句话说,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他人的痛苦。
《意外的春天》提名了当年奥斯卡和戛纳,讲述了平静小镇上的一起交通事故,即便痛苦深入骨髓,可人生中有些事情也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阿拉诺山》则关注1915年土耳其对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悲惨历史。
《记住》这部电影则关注的是二战以后,直到今天,战争仍给一些人们留下了永恒的伤痛,即便时间流逝,这种伤痛不会变淡,反而会凝固在脑海中。就像电影中经历过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老人,向当年的施暴者复仇,筹划了七十年,甚至一度成为了他活下去的动力。
在寻找当年的施暴者鲁迪·克兰德的途中,古特曼遇到了同样被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抱头痛哭时,才能体会到那段黑暗历史对他们心灵的烙印是如此之深。
他也遇到了依旧狂热的纳粹分子,收藏着旧军服,纳粹旗帜,战争虽已过去了七十年,但战争的阴魂依然未散,战犯虽已离世,但余孽残留在第二代人的脑海中,儿子守着老子生前的收藏,并和老子一样痛恨着犹太人。
电影中狂热的纳粹分子甚至还是一名警察,隐藏在日常平静生活中的,却是一颗躁动、极端的内心,而这些并未得到最终的审判。看清这些冷酷现实的时候,才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
随着古特曼造访每一个鲁迪·克兰德,观众的神经也一步步绷紧,当年的战犯必然会被找到,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影片沿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难免会落入当年的施暴者被KO,或者被受害人宽恕的俗套,但结尾的反转却让影片探讨的内容陡然一变。
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又是一部讲述老年生活的电影。看起来有些荒诞的剧情,却因为年老的主角患上痴呆症而变得合理。
他渐渐从生活的某一个点,选择性的遗忘一些事情。比如对丧妻的伤痛,他渴望着忘记,于是一觉醒来,总是忘记妻子已经去世,这也再一次的暗示了,或许他对一些生命中某一些重大的变故,有着错乱的记忆。
或主动或被动,但有时,谎言说了一万遍,连自己都会信以为真。记忆的错乱,让最后的复仇变成了一场审判。
至此,再反观当时那场战争中的人们,往往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被狂热冲昏头脑,当认清是与非,对与错之后,犯下的罪行以及造成的伤痛都已是无法挽回,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老年电影的主角,往往都是演了一辈子戏的老戏骨。主角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已是87岁高龄,1965年他与朱莉·安德鲁斯合演了经典之作《音乐之声》,他也因此而出名。36年之后,两人又再度合作了《金色池塘》,也是一部催泪之作。电影《记住》中,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的表现也是教科书级别的,相仿的年龄让他演起古特曼来游刃有余。
既演出了罹患痴呆症老人的病症表现,也演绎出了老人游离在记忆的虚幻与现实之间难辨真假的情绪表达。颤颤巍巍举起的枪,对准另外一位耄耋老人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是哪一位先倒下。
《记住》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体系,所有的冲突都隐藏在貌似平静的外表下,而偶尔掀起的高潮,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反转,不再剧透,这样的电影更适合默默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