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少年不可欺”一文引爆朋友圈,大家在同情这帮少年的同时,也群起而攻之优酷与陌陌这两大巨头。其实除了版权之争,剽窃创意之外。橘子君觉得还有一点值得称赞,就是他们用个人的力量并借助“社交网络”敢于正面对抗行业的两大巨头。
这有点让橘子君想起,前几日taylor swift在发行新专辑《1989》时做的决定,她宣布从Spotify(美国最大的在线音乐)上撤下自己所有的音乐作品,紧接着国内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等迅速下架霉霉所有音乐作品,这无疑证明着霉霉要向全世界的免费流媒体宣战,“霉霉不可欺”!
为了让小伙伴们了解前因后果,首先我们要谈一下霉霉新砖《1989》的全球效应!
霉霉在10月27日发行自己的第五张录音大碟《1989》,新砖曲风霉霉也勇敢出村,向着POP流行的大道进军。新砖首日北美突破60万,首周销量更突破128万,这不仅刷新了2002年后世界乐坛首周销量纪录(上一份纪录也是霉霉保持的),也创造了霉霉个人连续三张专辑首周销量破百万白金的辉煌战绩。
2014年音乐行业的最大亮点,就是音乐流媒体服务。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在2014年的前六个月,专辑销量下降了14.3%,而流媒体音乐销量增长了42%。而在如此窘境的情况下,今年只有霉霉实体专辑《1989》达到白金唱片级别。
当音乐产业被流媒体音乐取代,这百万白金级的销量,无疑给了全球的音乐人打了鸡血,所以在刚刚过去的AMA“Dick Clark”杰出大奖授予霉霉,霉霉捧着奖杯,再次“炮轰”在线音乐:“音乐是贵重的东西,应该以(实体)专辑的形式被消费,而专辑应该以艺术的形式被消费和被欣赏。”
霉霉为什么和Spotify撕B!
Spotify作为全球产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应用,它坐拥有5000万活跃用户,其中包括1250万每年支付120美元的付费订购用户,而霉霉未撤出Spotify之前,有近1600万名用户都曾收听过她的歌曲。在Spotify眼中霉霉也是棵巨大摇钱树。
当然Spotify每年也会支付给唱片公司一部份费用,Spotify表示:“他们将近70%的收入都“返还”给了音乐行业。去年年底,他们还向歌手和唱片公司支付了10亿美元,光在2013年就达到了5亿美元。”
可霉霉却说:“自己每年只能在Spotify中获得50万美元的收益,并不能体现她音乐价值。”而在今年的7月,霉霉曾在《华尔街日报》的采访表示:“所有人都在抱怨音乐销售量不断缩水,但是却没有人改变他们做事的方法。他们还是大量依赖流媒体,而在我看来,这正是导致收费唱片销售数量缩水的主要原因。
当霉霉打响流媒体反击战第一枪的时候,国内的主流音乐网站,QQ音乐,虾米,酷我等迅速下架,甚至都无法试听,也就是说想听霉霉的歌,那就掏钱吧!
Spotify店大欺客,部分歌手不敢发声!
其实霉霉不算是第一个站起来反抗的,Radiohead乐队的Thom Yorke也曾在去年从Spotify撤除个人solo曲目。但无奈个人人气所限,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应。
再加上Billboard专辑榜设定新规则,开始统计加入Spotify等流媒和单曲下载量,统计每1500次流媒体播放相当于1张专辑销量。这显然对那些想冲音乐榜单的新手来说,也只能忍气吞声。
当然在面对霉霉的进攻,Spotify在博客中写道:“我们希望她能够改变主意,加入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音乐经济体,这将对所有人都有好处。我们相信,粉丝肯定希望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到音乐。”,显然这句话对于部分新手来说,也只能再次忍受Spotify的傲慢与现实。
霉霉在“少年不可欺”之前!她做了哪些准备!
你会发现霉霉其实在反抗之前,还是布了一盘很大的棋局。还记得霉霉在发布新砖那个月吗!霉霉团队几乎让她上了所有杂志的封面,包括《时代周刊》,大谈自己对于“实体专辑”的看法。
接着通过社交网络和传统媒体铺天盖地的曝光,各种试唱会,各种火爆的节目,并还承包纽约旅游大使,让自己的这张专辑的音乐形象尽可能地接触到更多的人,并通过自己的好人缘,各路明星为霉霉站牌,好在为自己对抗Spotify增加筹码。
而霉霉推出二单《Blank Space》,推出一款名为“Taylor Swift’s Blank Space”的音乐交互游戏。游戏以交互影像的形式播放了Blank Space 的 MV,与普通 MV 不同的是,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和重力感应器进行 360 度观看。
这就解释为什么在观看《Blank Space》MV时,明明已经结束了,为什么后面还有将近1分钟ipad版《Blank Space》影像,实际这才是霉霉MV的主要售卖点。
说点感想!
霉霉其实会和昨天的“少年不可欺”有些差别,就是霉霉本身有很大的号召力,所以她足够能引起话题。但别忘了霉霉也是准备了好久才通过“社交媒体”才引起广泛效应的,昨天“少年”也不是这样才让大家关注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