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来点实用的。
不少毒友经常跟Sir说,不知道怎么选片。
向来有求必应的Sir,今天给你们请到了一位资深前辈。
他是一位有着十几年淘碟看片经验(实际看片量数千)的“中老年文青”——杨波老师。
这是他家里的库存,你们膜拜一下:
各种经典片藏碟:
他说,电影太多,余生太短,所以宝贵的时间绝不能浪费在看烂片上。
今天他就把十几年经验,总结出的一套“选片大法”,全盘托出。
各位毒友,请接招!
如何正确地用文艺电影打发余生
文/杨波
除了不再用纸笔写字之外,数码和网络技术进步导致我文艺生活方式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放弃了DVD。
网络观影优于DVD时代的地方明摆着,方便迅捷,并省了你花在买碟身上的金钱和精力,拉条网线,宅在家里,你便可以自己当自己的VJ(毒Sir插话:Visual Jockey缩写,即影像骑师)了。
特别是智能电视的日益普及更给人带来一种鸟枪换炮的快感,不仅片源丰富,且挑好片子以后点开就能看,免去了下载这道程序。
但请不要忘记,当年小众文艺影迷,正是撑起DVD市场的主力之一。
(这个景象大家应该不陌生)
本人抱拳,正是其中一员——我们一度的买碟守则是宁愿错买10张,不可放过一张。
但凡是有些名气的艺术片,哪怕仅封面觉得有些“文艺腔调”,也一定会砸锅卖铁地收;更不用说戈达尔、蔡明亮之类名家,不仅见一张收一张,若其某部片子出了导演剪辑版、加导演采访或其他花絮版等等升级版的话,还会再买一遍乃至数遍。
我从VCD时代就患上了收藏瘾,1999年,我托人从香港买回一套创作社出的侯麦的《伊力卢马(即侯麦)作品全集》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这套也是《十诫》第一次由香港本土出版的影视产品),后来这两套片子不知被多少人转借观看过,记得最远曾被沈阳的朋友借去,因那时也没有翻录设备,只能借来看。
某种程度上,“性瘾症般的收藏癖”正是被当年极端的文化资料匮乏逼压出来的。不料沧海桑田,现在不过15年过去,性压抑竟华丽转身变成了性放纵。
在不少于五年的时间里我曾平均一天至少看一部片子,即便如此,我买的那些碟里,仍至少有一半没有看过,并且,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去打开它们的封套了(毒Sir插话:看的速度永远追不上买,这是大多数买碟人的通病)。
它们现在与垃圾无异——把它们都扔了?却也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
那些我没有看过的DVD里肯定有网上找不到的片子,但是否因此我就应该将它们理出来并看一遍?
诸位,同一件傻事做一遍可能是不巧,做两遍则一定是真傻。
我怎么可能将这世上值得一看的电影都看完呢?
按平均一部片子90分钟来算,你在写周报、搭地铁、刷朋友圈、发呆和跟老婆吵架之外,一天还可以匀出这么多时间来看一部电影吗?我反正不行。
即便行,好,做一道数学题——从15岁到75岁,整整一个甲子,你天上下刀子也在所不辞地这么看下来,365乘以60,那么,你一共要看21900部电影。而迄2014年,仅imdb数据库里收录的电影,已共计260-280万部。
这意味着你如上述般玩了命地看,却也看不完这世上电影的百分之一。
那不如先静下心来,看完这些能找到的再说,好不好?
我的意思是,核心问题已发生质的转变:不再是没的吃,而是吃不完;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须发生质的转变:不再是怎么找吃的,而是怎么吃得更好,更准确,更适合你本人。
“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好钢已经从好电影变成了你宝贵的余生——电影太多,余生太短,所以请本着这样一种骄傲的态度来看电影吧——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哪怕一部“有可能不好”的电影身上。
尽管这样说,本人看过的电影里,却至少百分之八十都是烂片。我以前看五、六部片才能看到一部好的,现在有所进步,三部里能挑出一部来。
选片太难了,除了包括下文给出的所谓选片标准本身变数就很大(譬如多数导演的水准其实很不稳定)之外,想搞清楚自己在什么状态下喜欢什么片子,反而最为困难。
你真以为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电影?
其实,你我更像餐桌上的贵妇,不知要点什么菜,别人点上了桌却一定说难吃,而上的菜里,明明有她以前赞不绝口的那一道。
所以,一要确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二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想要的,然后才是如何选择。
我试着从十几年的挑碟经验里,总结出几条来说说。它们不仅针对影迷,也请网络供片方在选择片源和设计各种应用菜单时予以参考。
|壹|
请牢记,绝大多数情况下,确定一部电影风格和品质的核心人物是导演而不是主演(毒Sir插话:这个道理Sir提过了,我们常说***主演必是烂片,这种表达不太准确,应该是,***导演的必是烂片)。
很多人经常忘掉这个常识,只因他将影迷和粉丝这个身份混淆了。
像高仓健、周星驰、阿兰·德龙这样在不同的电影里保持同一性格和做派的演员寥寥无几,想想《出租车司机》和《拜见岳父大人》里的德尼罗,或《盲井》和《泰囧》里的王宝强吧。
并且,演员保持其角色个性不变,并不意味着能就此保持每部电影的风格和水准不变,也有将卓别林拍得很闷的导演,导演才是相对最可靠的保证,所以,当你特别喜欢一部片子时,就去试试其导演的其他作品。
当然,也有陈凯歌、刘镇伟、贾樟柯这样用一部片子或一段时期就将自己才气耗尽的例子。
但真正一流的导演,即便其水准不能自始至终地保持下来,他们至少可以保证自我判断不昏聩,这样在拍不出好电影时就会住手,而不会像上面例举的那几位般,在糟蹋完才气之后糟蹋名气。
|贰|
DVD时代时网上有许多购碟论坛,不仅及时公布有什么新碟上市,还会对那些电影做出评论和讨论,就此摔打出许多高手来,相信许多影迷的电影知识中不少正来自那里。
找几个商业味不重的论坛,并认准几个投缘法的推荐者,然后依其推荐来买碟。
这种方法放到今天依然适用,即,找几个像毒Sir这样水平高、不装逼又不打诳语的影评人,然后按他的推荐去看片就好了(毒Sir插话:实在不好意思将这句话加粗标红,虽然Sir很想)。
找到专业并对路的老师固然重要,但不能事事言听计从。
这里涉及到一条至为重要的审美准则,那就是唯我独尊四个字。
别人都说好的电影你觉得不好那它就是一部烂片,这里没有任何余地,因为看电影的人是你,而不是什么别人。
因为别人说好而硬撑着去看自己心目中的烂片,实在愚不可及,应以买鞋、试鞋的态度去找自己的好电影和好影评人(毒Sir插话:确实如此,所以你喜欢的片Sir看不上眼,或者是Sir追捧的片你嗤之以鼻,这都是可以允许且必要存在的审美差异)。
|叁|
除了导演之外,还可以根据你喜欢的电影所属的流派、厂牌来选片。
如果你喜欢杜琪峰,就可以去看其他银河映像出版的经典作品;如果你喜欢《偷自行车的人》,则可以去试试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其他代表作。
去网上查一查,评论界多会为这些经典流派、厂牌的出品选出经典的几大来,你就此入手,八九不差。
先列出这三种吧。相信我,仅依照这三条守则来选片已足够令你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并极其文艺的余生了,并且我打赌你看不完。
最后说说版权,这是网络片源最令人担心之处。
我不信现在网上影库里所有片子都有版权,说实话,最应对此感到担心的,并不是那些本着机会主义盗版一天赚一天的片源商,而是像我这样决定处理掉先前收藏的万张DVD,将余生的影片来源全部孤注一掷地押给网络的影迷。
如果它们因为版权问题倒台的话,最倒霉的人是影迷。所以,请各位片源方除了赶紧制作出更专业,更方便影迷查找的目录之外,也赶紧加快版权合法化吧。
幸运的,上帝终于听到了我们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