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各族文化千姿百态,也造就了异彩纷呈的饮食习俗。故美食和旅游密不可分,一次旅游,即使玩的再尽兴,若不品尝当地美食,便是不完整的。然而,美食界中还有一些奇葩,牵动味蕾的同时,还能用奇怪的方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且来看看全国各地最为奇特的风味美食。
炒肝
炒肝是滇西北各民族常采用的猪肝做法。刚宰杀的猪,取出猪肝去掉猪胆,以玉龙雪山上流淌下来的雪水冲洗干净。然后将麦管插进胆管,往肝内吹气,吹至鼓胀,再往里填塞香料,此香料由辣椒面、花椒面、香葱末、陈醋、鹤庆乾酒等调配而成。最后以扎上麻线,挂在屋檐下晾干,腌制月余乃成,可存一年。腌好的吹肝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调料,凉拌着吃,极为鲜香爽口,没有一般猪肝的腥味。
乳扇
乳扇是大理白族的特色美食。用牛奶煮沸混合木瓜酸水炼制凝结,制为薄片,缠绕于细竿上晾干而成。乳黄色,片状,成卷,状如折扇,故得名乳扇。生吃、干吃、油炸、煎烤均可,也可与云腿等材料一起用于烹调。其名菜夹沙乳扇极为膨酥,入口即化。切碎后也加进三道茶中的第二道甜茶里饮用。然而乳扇气味颇为腥膻,导致很多人难以接受,会吃之人又爱不释手。
兔头
兔头是成都的特色下酒菜。一般来说,成都兔头有两种吃法:其一为卤兔头,五香的、麻辣的、鱼香的、泡椒的,有好几种口味;其二为炒兔头,把卤的半熟的兔头从中间切开成两半,然后用辣椒油炒,放入辣椒粉,花椒,青椒,油炸花生,孜然等多味香料,整锅抬出来,吃完了再往锅里加汤,还可以煮火锅。
加加面
加加面是西藏的特色小吃,起源于芒康盐井。加加面主料为藏香猪肉和面条,煮好的面条再过一遍骨头浓汤,然后拌着肉末食用。在做法上,加加面和别的面并没有太多差别,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吃法。加加面的吃法是那么与众不同,每一碗的面极少,只有五六根,用筷子一挑,一口就送下了肚。然后再喊“加、加”,店家就会把下一碗面送过来。
血粑鸭
血粑鸭是湖南湘西最有特色的地方菜。最好的血粑鸭以郴州的勾嘴鸭制作而成。制作时将预先浸泡好的上等糯米装入碗里,宰杀鸭子时将鸭血溶入糯米浸泡均匀。等鸭血凝固了,再上锅蒸熟,蒸好的血粑放凉后切片或,放到油锅中稍炸酥既成血粑。再以香料爆炒鸭块,然后放入血粑同焖。烧好后,血粑的美味更胜鸭肉。煮血粑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口感香浓。
擂茶
擂茶发源于湖南,又名三生汤,起源于汉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特色美食。做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炒米、瓜子、黄豆、香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臭鳜鱼
鳜鱼又名“桶鱼”,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鱼贩将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肉刺分离、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至今盛誉不衰。
宁波三臭
宁波人食“臭”历史悠久,清代范宣的《越谚》有“苋菜梗”条:“苋见《易夫卦》,其梗如蔗段,腌之气臭味佳,最下饭”。宁波三臭指臭冬瓜、臭苋菜管、臭菜心,将新鲜菜蔬以臭卤腌制而成。腌好的“三臭”,浇上新打的菜籽油,蒸好出锅,即可食用。其最大特点是“闻闻是臭的,吃吃是香的”,在宁波是最为开胃的“压饭榔头”。
土笋冻
土笋冻是发源于福建泉州及闽南地区的一种色香味俱佳的传统风味小吃,相传是名族英雄郑成功发明的。其主要原料名笋似笋而非笋,土笋其实是一种蠕虫,又名涂笋,身长二、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呈灰白色,晶莹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弹性,浇以上好酱油、永春醋、甜辣酱、芥辣、蒜蓉等调料。
活珠子
活珠子是南京著名的特产,是经传统孵化发育而成的鸡胚胎,因其发育中囊胚在透视状态下形如活动的珍珠,故称“活珠子”。活珠子是十二天左右的正在孵化中的鸡蛋。活珠子的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高。早在清咸丰年间,“活珠子”就在南京地区食用成风,并成为治疗眩晕的食物单方,是民间传统食补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