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已经拿到IPO批文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600977 SH)(下称“中影股份”)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公司的IPO招股意向书。与许多将IPO融资用于补足流动资金缺口的公司有着巨大的不同,中影股份似乎根本不差钱。2015年末,中影股份的账上躺着37 56亿元的货币资金。
影视业最大IPO——中影股份 与许多将IPO融资用于补足流动资金缺口的公司有着巨大的不同,中影股份似乎根本不差钱。2015年末,中影股份的账上躺着37.56亿元的货币资金,光是银行利息中影股份就收了近5000万元,去年政府补贴2.24亿元,另外包含各类专项资金补贴、设备补助的递延收益高达5.7亿元。2016年7月20日,已经拿到IPO批文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600977.SH)(下称“中影股份”)通过上海证券所发布了公司的IPO招股意向书。这是继2015年6月向证监会递交申报稿之后,中影股份对外的首次详细信息披露,其中包含了中影股份在2015年的最新相关财务及经营状况。
根据中影股份的融资计划,公司将拟募集资金 40.93 亿元。相比万达院线2014年时IPO募资20亿元的规模,中影股份此次超过40亿元的融资规模堪称中国娱乐业至今以来最大IPO。而有意思的是通过中影股份披露的财务信息,数娱梦工厂发现,这家集制片、发行、影院资产于一身的电影巨无霸其实并不差钱。截止到到2015年12月31日,中影股份的账上躺着37.56亿元的货币资金,2015年度光是银行利息中影股份就收了近5000万元。光从中影股份的财务状况来看,这家手握大把现金的电影巨无霸似乎根本不差钱,虽然冠以中国娱乐产业最大IPO之名,但中影股份的资金使用效率日后能否经受得起市场和投资者的检验,依然是个疑问。
中影集团
最不差钱的电影巨头圈钱A股市场
2015年中影股份收入72.97亿元,较之2014年同比增长22.4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8.68亿元,较之2014年同比增长75.71%。不过,相比净利润的飞快增长,更吸引外界目光的其实是中影股份那充裕的资金状况。与许多将IPO融资用于补足流动资金缺口的公司有着巨大的不同,中影股份似乎根本不差钱。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间,中影股份的账上分别躺有资金16.94亿元、15.65亿元、21.33亿元、26.55亿元、37.56亿元。
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如果我们将财大气粗的万达院线,在IPO前的货币资金科目进行对比会发现,在上市前的2011年至2013年的三年间,万达院线的账面货币资金分别为3.39亿、6.95亿、11.75亿元。也就是说在2011年~2013年间,中影股份的货币资金储备是万达的5倍、2.25倍和1.8倍。如此大额的现金在手,2013~2015年三年间,中影股份光是纯利息的收入就分别高达3246.14万元、3905.72万元、4,985.55万元。
但在负债方面,到2015年末时中影股份对外借款的短期借款仅有3.2亿元。而有意思的是,在中影股份此次募资的40.93亿元中,有5.31亿元是用于偿还母公司中影集团在2007年时所发的一笔企业债。这笔债务源自2007年12月,当时中影集团公开发行5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简称“07中影债”,债券期限7年,采用6.1%固定利率。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建设国家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工程、发展数字院线、新建及改造影院等。2010年12月,在中影股份成立后,该企业债券的权利义务就转移交由中影股份来进行承担。如果抛开这笔当年母公司中影集团所发的这笔5亿的企业债,中影股份本身几乎没有大额长期借款。
中影股份在最新一期的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由净支出转为净流入,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现金结余较多,存款利息大于贷款利息支出。
中影业绩背后的政府身影
中影业绩背后的政府身影
最近3年(2013~2015年间),中影股份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 42,822.05 万元、49,370.82 万元和 86,831.78 万元。同时发现,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仅为34,320.40 万元、38,216.91 万元和 72,452.91 万元。“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一家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收入,也就是说,在近3年里,中影股份的“非经常性损益”科目的数字每年都在增长。2013年~2015年,中影股份的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8501.65万元、1.12亿元、1.43亿元,其中政府补贴是最主要的来源。
据悉,2013年到2015年三年间,中影股份获得的政府补贴分别为1.14亿元和1.60亿元、2.24亿元, 几乎年年处于递增状态。截至2015 年 12 月 31 日,中影股份的递延收益(指尚待确认却暂未确认的收入)高达5.7亿元,其中包含了各类专项资金返还、设备补助款、课题经费等政府补贴。除去政府的利润补贴,中影股份自身的资产经营状况却表现的并不太过理想。2013年到2015年间,中影股份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 26.45%,收入的增长率远远低于报告期内全国票房增长率的42.27%。对此,中影股份的解释是:大量新的投资者携带资金进入,在电影制片、影院建设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行业内的新、老从业者共同分享了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言下之意,并不是中影跑的太慢,而是行业其它公司跑的太快了。)
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影股份影视制片业务的毛利分别为2.22亿元、908万元、4648万元,毛利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4.25%。对于影视制片业务的毛利率负增长,中影股份的解释为:2013 年公司投资的《中国合伙人》、《无人区》等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收益,但由于其他影片投资未取得预期的票房收益,造成整体毛利率的下降。同时,公司采取的约定回报投资的影片通常只有 10%左右的收益率,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也拉低了整体业务的毛利率水平。不过对于中影股份而言,一直以来公司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来自于制片业务,而是来自于电影发行业务,尤其是对于进口片的垄断是中影阻隔行业竞争者的一层最重要的壁垒。
根据统计2013年~2015年,中影股份进口影片的发行收入占总收入的36.50%、46.59%和43.86%,进口片发行毛利占总毛利的23.20%、33.77%和37.17%。或许在短期之内,掌握进口片垄断资源的中影股份将依旧可以高枕无忧,但是也正如他们自己在招股书的企业风险中所提示的那样:未来国家影视行业的监管政策可能在某些领域逐步放宽或者发生变化,届时整个行业将会面临着外资企业以及进口电影、电视剧强有力的竞争,如中影股份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及盈利能力构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