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还是要有的,他已经实现了
2015-10-17
太阳以西
影记槽堂
影记槽堂
小槽吐槽
自来水的奇迹可以在《心迷宫》上再复制一次吗?目前看来难度指数有点高。即使影评人、媒体人、业内良心人士都已经是嘶声力竭地为这部电影的精彩呐喊,却撬不动市场的现实与冷漠。首日不到4的排片让这部好评如潮的电影,在一众卖相很好的电影里举步维艰。小槽有一枚小伙伴,更是遭遇了看早场,坐进影厅,被告知因为播放技术问题,本场取消,后续是否还有待定。这枚小伙伴说,这家连锁的家大业大的影院的相关人士告诉他,你可以换票,换的是今天上映的其他任何电影,唯独不是他想看的《心迷宫》。哪怕想换明天的,依然也是“未必有哦”~~~ 回想昨天瞄到的新闻,前三季度,内地电影市场票房已过300亿,11月+贺岁档还有辣么多抢钱的电影,如此不差钱的市场,是否真的不能给一部好电影多一点点生存的空间呢?
算了,小槽无力改变什么,只能多发一些自来水,今日槽堂推荐——忻钰坤是谁?神作如何炼成?
一
陌生的名字,生僻的姓氏。忻钰坤的处女作《心迷宫》(原名《殡棺》)能够在10月16日跻身商业院线大银幕,堪称打破了当下市场环境的下限和上限:170万投资,24天拍完,无明星,无特技,无名气,唯有一个好故事。高超的叙事手法和能力,让人仿佛从中看到了中国的诺兰、科恩兄弟,看到了下一个宁浩的诞生。
忻钰坤是谁?从哪里冒出来的?
高二辍学,29岁实现导演梦,从家庭煮夫的人生谷底到海外影展的风光无限……《心迷宫》戏里戏外的反转剧情,让人感慨——梦想还是要有的,他真的实现了。
高二辍学
当梦想照进现实
忻钰坤1984年出生在包头。当年一部《侏罗纪公园》,让这个乖孩子被电影的白日梦烧灼。高二那年,他提出辍学学电影。更意外的是,这样不同寻常的人生路,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只是,在资讯相对闭塞的内蒙古,他从未听说过北电中戏,偶然听朋友介绍,跑到了西安一家民办院校学习导演专业。后来他还考过一次北电,名落孙山。
毕业后导演梦依然遥远,为谋生他开始给电视台栏目剧拍片。学校里未学到的专业知识,都在近30部栏目情景剧中补回来,剧本、摄影、剪辑、为非职业演员示范表演一肩挑,生存是最好的老师。此时的他就是这个行业金字塔最底层的炮灰,不同之处在于,好像突然被“幸运”砸中了。朋友说了一个故事,又说能找到钱,让他写剧本当导演。于是,生活不容选择。一个80后导演的处女作锁定了一部“农村片”——《殡棺》。
170万24天“微”成本处女作
从未想过上大银幕
《殡棺》的故事原型,来自制片人家乡平顶山一个真实故事:打工潮让村里的年轻人离开了家乡,由于通讯还不便,许多人就此长期失联。某日村里突然发现一具烧焦的尸体,家人认尸准备下葬之时,儿子竟然从外地回来过年。更诡谲的是,短短几天,这副棺材竟然换了三家主人……犯罪元素、黑色悬疑、荒诞现实……这个故事在忻钰坤眼里是一个璞玉,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叙述方式,把“石头”里蕴含的美玉的光彩展现出来。
忻钰坤是诺兰的铁杆粉丝,曾把诺兰的电影拉片学习,于是他选择了一种诺兰式的叙述方式,来重新建构这个故事:多线叙事,倒叙插叙,黑色荒诞……忻钰坤在家里发奋写剧本,制片人出去找钱。剧本改了22稿,300万投资也基本到位了,但就在剧组就位,开机前三天,制片人的朋友又反悔,资金无法到位。边拍边借钱,忻钰坤自嘲自己的处女作是一个“微成本”的“众筹项目”,各路朋友有做食品的、有做房地产的,20多个“联合出品人”每人几十万,拼拼凑凑了170万。多亏剧本扎实,实际拍摄时间只有24天。杀青后,忻钰坤弹尽粮绝,他清楚,这样一部电影根本就别想上大银幕,运气好找电影频道、视频网站卖掉,“这是我第一部也许是最后一部电影”。
人生低谷
李安当家庭煮夫的章节都快被我翻烂了
忻钰坤一个人待在家里自己做后期,困兽犹斗。在人生最大的低谷,又一个女人支持他继续追求梦想。“我的厨艺很好,每天早上给妻子做好早饭,等她去上班之后,我就一个人在家里做后期……这样咬着牙熬了快一年,妻子的同事都开玩笑说我是李安。李安的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里有一个章节,说李安当了6年家庭煮夫写剧本,全靠妻子养家……那个章节的几张纸都快被我翻烂了。我想,就算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骂的烂片,我也要完成了。”回首往事,自认很脆弱的忻钰坤感慨一个新导演要想坚持梦想,必须“有强大的内心和稳定的家庭”。
这段时间就像是绝望地在漆黑里爬行,2014年6月,忻钰坤仿佛看到了隧道出口的光。他报名参加了FIRST青年电影展。当时电影节选片看了五六十分钟就觉得不错,但送去的光盘又卡住读不了,最后加急重做的光盘在报名截止后的第三天才送到。入选电影节、获得提名……一个个好消息,让忻钰坤的心逐渐“死灰复燃”,鼓动制片人又再去找钱,完成了后期调色、混音,终于有条件在银幕上放映。
成功?还在路上
好电影就像洋葱
此后的情节只能用峰回路转来形容:在去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上,《殡棺》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片两项大奖,此后又连续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华沙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勇夺8大奖项,并在超过16个国家及地区的电影节银幕上展映,国内发行公司也主动找上门。影片也开启了全国20城市的巡回点映,这时妻子陪伴着忻钰坤一站站跑宣传。为了市场,影片改了个通俗一点的片名——《心迷宫》。
如今虽然还不被大众所知,但忻钰坤在圈内已经成为很多公司都想抢到的“下一个宁浩”。他拍了新片《再见,在也不见》,但更多时候是拒绝。“大投资找到我,我说对不起,我可能接不了,因为我觉得没有那个能力。处女作是一个观众很容易原谅你不足的标签,我还要花一点时间,再花几个小片子再把技艺磨炼下。”他仍在追求着梦想中的好电影:“好电影就像洋葱,最外面一层是好看,包括外化的表演、场面;深入一层是作者价值观的表达;而最里面包含着电影这个艺术门类的更新。中国电影这些年在商业市场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最核心层面上,却是一种倒退。希望《心迷宫》能打消观众对国产片叙事能力的偏见。”
在这个言必称IP、大数据的时代,《心迷宫》特立独行。就像当年《疯狂的石头》之于宁浩,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忻钰坤也是一块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