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周末版-第十三期:你认为贾樟柯最好和最差的作品
统筹:蔡剑平
编辑:王伟(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
(本文由虹膜、桃桃淘电影、文慧园路三号、电影公嗨课、电影山海经微信公众号联合发布)
1. 迷影兰波
电影从业人员
贾樟柯最好的作品:《小武》和《站台》。
《小武》:小镇青年,无望的人,被时代抛弃的人,甚至可以称为“中国梦进程中多余的人”,要说的话已经凝结在王宏伟那张绝望的脸上了。这是一部内在生猛,且有活力的电影,科长一出手就是巅峰,粗砺但不粗糙,此后科长再没有如此言正意切的电影了。
《站台》和《小武》在成就上不相伯仲,但是在私人经验上是最击中我的一部,原因就在于我亲眼目睹了我的舅舅和其朋友们,他们那代八十年代的青年,在八十年代初恋爱、伤感、徘徊、放肆,又在八十年代尾期精神上凋零苍老死去,他们体验到了黄金年代短暂自由的狂喜,却在不甘平庸中仍被禁锢在各自小城乡镇上,那时经济先行的改革开放还没露出吞噬一切的面目,幻想中灯红酒绿的外部世界强烈诱惑着年轻的灵魂们,可惜经历挣扎一番后,他们发现,这块土地源远流长的沉重现实引力依旧会将轻脱飞扬的一切拉坠在地。从某种意义上来,他们的命运等同于这个国家的遭遇,从此以后,理想主义日益渐行渐远,徒剩酒醉后的哑语嘶吼。
从形式上来说,两部电影都开始展露出科长符号意象先行的端倪,但远没有后来那么严重,这种“矫饰做作”可谓是影像中的盐,不咸不淡,刚刚好,而王宏伟、梁景东,甚至早期的赵涛,有些稚气的面孔和演技,十分妥帖于生活。
2.风间隼
影评人
贾樟柯没什么“好”作品,迄今为止最“平庸”的作品是《山河故人》,最“差”作品则是《三峡好人》或《小武》。
贾樟柯是个没什么才气,也没什么文化的导演。因为粗浅直白,所以 人人能懂,也因为粗浅直白,作品始终缺少对现实的概括和提炼,当 然你要就把这种粗浅直白当做时代的隐喻,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明白 这隐喻并非他的本意。贾樟柯的成名,靠的是取巧,在大众面前谈“这是艺术”,在国内影迷面前谈“这是生活”,在国际上谈“这是中国”,出不得差错。他的想法太大,手段太少,所以作品中的各种断裂和粗暴,都是这种张力造成的支离破碎。
为什么《三峡好人》和《小武》最差?因为《三峡好人》是他最理念先行的片子,压得人物的正常反应都没了;《小武》是他手段最单调的片子,直白得可怕。《山河故人》的野心是要提炼出三十年中国变迁的历程来,好在手段终于跟上了,这一方面可以说明他以前一直“坚持”的那些“纪实美学”只不过是因陋就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技术条件的许可下,他对中国的认识和表现无非也就是一个小镇文艺青年的水平。
3. 吴李冰
影评人(常用笔名LOOK)、《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贾樟柯最佳作品是《小武》,也许贾樟柯像蔡明亮永远拍小康那样永远拍小武,他在形式方面的探索会更有实质内容而不是那么概念化、符号化以致面具化,并且永远拍小武何尝不是在拍当代中国。
最差作品是《山河故人》,当贾樟柯真正直面情感问题的时候,他的弱点被全面暴露了。
4.桃桃林林
影视自媒体人。产品包括: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本周院线新片。
贾樟柯最好的作品一定是《站台》,平静、朴实的年代记忆。最不喜欢的一定是《二十四城记》,比较讨厌以明星来扮演真实的方式,这种真真假假的融合,看起来特别虚伪。
5. 赛人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贾樟柯最好的作品是《站台》,也有取巧之嫌,伪史诗化的倾向比较严重,但好在尚能自洽。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不做那种没头脑的痛恨状。最差的作品自然是《山河故人》。
6. 独孤岛主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我最爱的科长作品:《三峡好人》(或可并列《小武》),最不喜欢的是《天注定》。
7. 西帕克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贾樟柯我最欣赏的电影是《站台》,个人觉得贾樟柯至今暂无失水准的作品。
8. U兔
电影类书籍译者
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小武》,觉得王宏伟就是贾电影的一部分。
9. magasa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
最好《三峡好人》,最糟《二十四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