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不可能在电影院看到的良心作

08-17   来源:互联网

Sir有个酒友,是个身高1米85的蒙古大汉。

他每次喝酒必醉,醉了之后就爱抱着人猛亲,Sir就被他亲过好几次。

上周末,他死活要拖着Sir去看一部片。

《犴达罕》

这是一部纪录片。在2013年获得了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这个电影节曾展映过大陆点击量最高的独立纪录片——《高三》。

这部记录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高三毕业班真实生活的片,把中国式高考的压抑和希望,完整地呈现出来。

也放过贾樟柯镜头下31分钟的山西大同浮世绘。(《公共场所》)

还有Sir非常喜欢的,张以庆的《幼儿园》,讲述在武汉的一家全日制托儿所里孩子们的生活。

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或许那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平时很少在剧情片中见到的人,在这些独立纪录片中,都成为主角。

《犴达罕》关注的,是中国东北大兴安岭上的鄂温克族人。

犴达罕,是驼鹿的蒙古语名,它是大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威武,敏感,拥有尊严。

但这并不是一部关于动物的片子。

片中聚焦的鄂温克部落,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他们300年前从西伯利迁徙到大兴安岭的西北麓,整个部落目前只有3万多人,以打猎和饲养驯鹿为生。

每年他们都会随着驯鹿的习性多次搬迁,是正宗的游牧民族。

他们狩猎按照“自然时间表”:动物交配期间一律不打,生的小崽,也不打。

2003年因为政府禁猎并投资1200万元实行生态移民,他们被迫搬迁到了山下的定居点,永远失去了猎枪。

远离森林,失去猎枪的鄂温克人深感寂寞,失去了方向。

许多人开始用酗酒排遣心中的郁闷,导致很多鄂温克人在壮年时期,就因过度饮酒早早离世。

《犴达罕》的主人公维加,就是一个鄂温克猎人。

在政府来收枪的那天,维加不愿意交出猎枪,就背着枪满山地跑,直到被警察堵在悬崖边上。

他抱着枪跳了下去,被一棵大树挂住,才保住一条命。

从此以后,酒,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虽然满口粗话,但他敏感,热爱艺术。

在离开森林之后,他十分失落悲伤,经常在酒后用诗和画,来缅怀狩猎的时代。

虽然是纪录片,但因为导演按时间顺序讲了维加生活的三个阶段,所以看起来并不沉闷。

第一部分记录维加被收枪之后,在森林中茫然,漫无目的的生活。

白天,他跟姐姐柳霞以及族人们,都靠劣质的袋装白酒来麻醉自己,喝得烂醉。

晚上就借着油灯和手电筒的灯光,在草纸上画画。

第二部分中,维加和族人们被迁离了森林,搬到了政府给他们安排的二层小别墅里面。

一个海南的女老师倾慕维加写诗作画的才华,把他从大兴安岭,带到了温暖的三亚。

他剪了一个略为齐整的大背头,乍看上去跟城市街头晃悠的普通中年男人差不多。

他的生活看似走上了正轨,画了大量油画。

女老师软磨硬泡逼他戒酒,而且还张罗着教他外语。

然而鄂温克人渴求自由,亲近自然的天性烧炙着他,让他无法完全适应平静的城市生活。

所以在第三部分,维加受不了城市生活,回到了大兴安岭,回归了他闲散,酗酒的山野生活。

在Sir看来,片中被迫从狩猎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北方少数民族,可以说是社会转型中,中国民众的缩影。

人害怕生活中突然的、不受控制的变迁。

但这样的变迁,在如今的中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就像《站台》里,文工团出身的县城文艺青年们,面对迎面而来的改革开放浪潮,显得无所适从。

他们只能到处走穴。

最后依然没有追上新时代的风潮,而是各自结婚成家,在家中的沙发上打起瞌睡。

贾樟柯曾说:

崔明亮再也不会去看火车了,他不再会有那股热情了。

社会变化的时候,总有站在浪尖上的人,和没有赶上的人。

《犴达罕》关注的对象虽然小众,边缘,但里面所蕴含的,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不适,迷茫,却是几乎每个中国家庭,往上数三代,一定会有的感受。

写过鄂温克题材的作家迟子建曾这样描述自己看完这部片的感受:

记得我看完纪录片的那一瞬,忍不住泪流。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商业的侵蚀和一些影视人的自甘堕落,使我们这些年没有看到动人心魄的影像。

导演顾桃曾说,纪录片里的主角维加就像是犴达罕这种动物——孤独,敏感,无处安身。

事实上,这种特质也在顾桃自己的身上体现。

他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爸爸是汉人,妈妈是满人。

小时候,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父亲顾德清经常突然失踪,过好几个月才回来。

回来的时候要不头发长得像野人,要不就是没头发,满头伤疤。

而且还会带回很多鹿心血(一种珍贵药材),鹿角,和一大包相片。

顾桃的父亲顾德清

长大以后他才知道,父亲多年来一直在拍鄂温克人的生活,还集结成了一本相册。

顾桃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油画专业,后来去北漂,做过设计,装潢,还自己开过影楼,但是一直没找到方向。

当时的日子过得算是不错。但在局促的城市生活中,来自少数民族的自己总感觉怀着一种卑微感,特别是在艺术表达上,强烈的缺乏个性和自信。

于是他开始酗酒,因为喝醉了才放得开跟别人聊艺术,谈理想。

直到有一年回家,看到老寒腿走不了路的父亲还一直念叨着鄂温克的事,顾桃感觉一阵心酸,决定替父亲去看看。

这一看,就改变了他的人生。

顾桃拍摄的鄂温克族人生活

他到了鄂温克族聚集地,来看他的人挤了一大屋子,都问他“你是顾德清的儿子吗?”“看你这张脸就知道是顾德清的儿子”。

这让他非常有归属感,觉得自己因为父亲的缘故,跟这个地方有了情分。

于是他留了下来,在大兴安岭上和这个狩猎民族朝夕相处,耗费了十年心血,将这个族群的梦想与失落,一一摄进自己的镜头。

正是因为这种情分,让他的纪录片格外生活化、细节化。

他镜头下的鄂温克人,祖祖辈辈与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有着深深的依恋。

他们不善言语,喜欢用唱歌来表达感情,而且是触景生情,张口就来。

只要喝了酒,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会热情到让你无法招架。

顾桃在拍片的时候,跟鄂温克人同吃同住,甚至成了很好的朋友。

片子中的很多素材,就是他的生活。

他拍“鄂温克三部曲”的第二部《雨果的假期》,就是因为小男孩雨果的妈妈酗酒,又天天想儿子,他怕她喝死了再也见不到儿子,就在假期的时候,把雨果接回来看妈妈。

这部纪录片获得了日本山形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单元小川绅介奖。

《生活而已》的导演魏晓波说他的片子:

不猎奇,也不求深刻。如果正巧你的感情也很细腻,而且能够看进去,你会发现每一个镜头充满了感情和诗意,都会让人眼眶湿润。

在鄂温克部落呆了7年,剪出了3部片子之后,顾桃越来越确定,拍纪录片就是这辈子想走的路。

因为开拍之后,他感觉“一下子心里就踏实了”。

虽然顾桃很清楚,在中国做独立纪录片,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独立,不依托于体制带来政策上的相对自由,同时也伴随着“三没有”——没有技术支撑,没有拍摄经费,没有播出平台。

来自《南都周刊》的一段调查显示:

与拍摄或者拍摄过独立剧情片的导演娄烨、贾樟柯、王小帅、李扬、王超相比较,独立纪录片的导演作为群体显然在经济上要困窘许多。

前者一般居住在北京三环边的太阳园、锦秋之春这一类较高级别的住宅小区,而独立纪录片导演的聚集地是通县和宋庄一带,住几百元价位的出租房。

顾桃拍片时的“宿舍”

但还是有不少优秀导演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记者出身,后转行拍独立纪录片(《高三》,《差馆》)的导演周浩就说过:

我们就像一群有烟瘾的人,哪怕没钱也不戒,怎么着也能找着烟抽。

拍摄了许多边缘人群(妓女,惯偷,算命先生)的徐童也觉得,能拍出自己想拍出的纪录片,这事儿就值了。

顾桃也曾为纪录片的“不公”待遇苦恼:

我们都是40多岁的人了,管他大时代小时代呢,我们记录的就是一个消失的时代。

为什《小时代》可以被几百万人看到,而我们的纪录片却只能被少数人看到。

但说是这么说,说完后,他还在坚持,因为:

自己35岁才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这特别重要。

也许吧,不管多少岁,只要能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都是幸福。

要是这件事儿还能在他人心中投下小小的涟漪,就更幸福。

那天看完片,灯亮起来,Sir的酒友,一个一米八五的彪形大汉,脸上都是泪。

Sir替他谢谢顾导了。

上一篇:娱乐早报 | 刘亦菲新片寡妇扮相曝光 沈梦辰手持捧花逼婚海涛 下一篇:叶璇被下降头!“下降头”到底是什么鬼?
影视一周升降榜
1
2014年巴西世界杯
主演:世界杯 
2
爱上阿吉·卡勒
爱上阿吉·卡勒 地区:其他
主演:赛义夫·阿里·汗,迪皮卡·帕度柯妮,里希·卡普尔,拉胡尔·可汗纳,Elizabeth,Tan 
3
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二家房客 地区:香港
主演:胡锦,沈殿霞,岳华 
4
人蛇大战|蛇灾
人蛇大战|蛇灾 地区:大陆
主演:向云鹏,罗璧玲,魏平澳 
5
血恋
血恋 地区:港台
主演:李华月,Wai-Dik,Chan,So,Kwok,Chu 
6
奇门遁甲1982
奇门遁甲1982 地区:港台
主演:袁日初,梁家仁,袁祥仁,袁振洋,高雄,袁信义 
7
战役行动:使命召唤
主演:斯科特·马丁,克林特·格伦 
8
头脑特工队
头脑特工队 地区:欧美
主演:敏迪·卡灵,比尔·哈德尔,艾米·波勒 
9
缘份
缘份 地区:港台
主演: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 
10
无处可逃
无处可逃 地区:欧美
主演:尚格·云顿,罗姗娜·阿奎特,基南·卡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