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火星救援》高逼格道具布景

08-17   来源:互联网

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后期制作用了34个周,而这次的《火星救援》因为档期调整,因而后期制作只有24个周的时间。《普罗米修斯》主题宏大,天马行空,而《火星救援》朴素而真实,特效团队也力图营造出“真实的科幻感”,在美学与科学之间寻找平衡。

红色星球

特效团队的一个关键任务是设计一整个星球。火星是电影中最重要的场景,因而也必须保证科学的精准与电影上的美感。

从地球到火星

原素材

摄制组选择了约旦的玫瑰沙漠作为火星场景拍摄地。玫瑰沙漠景色开阔,荒芜壮丽,非常接近火星表面的形态,可见度高,也适合拍摄。然而,特效团队面临另外一个问题,玫瑰沙漠的天空是蓝色的,而且太蓝色了一点。将蓝色从照片里去除,似乎只需要简单的PS工作,但问题是,其他的颜色也会被去除。而且这一工程非常耗时,而且边缘的颜色处理并不尽如人意,同时,拍摄时候难免会有扭曲变形,处理大量的此类素材也是一项挑战。

最终效果

因此,工作团队为了兼顾效率与效果,不得不做出取舍。他们做了一个“IF”判定声明:“如果某一像素的蓝色色值高于红色与绿色色值,那么这一像素需要修改。他们将这一工具编入特效软件NUKE中,命名为ETM(Earth to Mars),以保证能够改变天空的颜色同时其他颜色与光照不受影响。运用这一工具,完全可以很好地处理掉天空的颜色问题。

ETM能够追踪探查到蓝色痕迹,并且运用算法去除。而且,工作人员能够控制ETM改变的颜色以及改变的程度。比起现有工具,他的效率更高,而且更加精准。基于相同的算法,工作室还开发了绿色过滤工具以配合《火星救援》的绿幕拍摄。

火星上一层尘土一层云

《地心引力》中的地球

特效工作室Framestore在《地心引力》中曾经设计过地球,那里的地球整体蓝色,但也有一些灰色质感,那些灰色来自灰尘与云层。这一技术已经成熟,但毕竟观测地球要容易很多。但现在人类手头上并没有很多火星的彩色图片,因而很难获得准确的参考。工作室团队综合运用照片和卫星数据,通过这一新奇的手法来获得所必须的资料。

《地心引力》中的地球

地球表面是蓝色、绿色、灰色,而火星则是布满灰尘的红色星球。工作室开始想设计一个真实的火星,但这个火星缺少地球上的颜色对比,因而他们不断地调整颜色与质感,以达到最佳的平衡点。当然,火星场景还有其他变换形态,比如从高空的俯瞰场景,以及在火星大气中见到的火星场景。譬如工作团队在火星表面上加上一层浮云的效果,以与火星上的沙尘相对应。

奥林帕斯火山,高两万五千米

工作室借鉴了三个火星地标:太阳系最高的火山奥林帕斯山、夏帕雷利陨石坑、太阳系最大的峡谷巴耶斯峡谷。虽然这些地点并没全部出现在故事中,但依旧能使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加真实。工作室希望那些熟悉天文知识的观众能够认出这三个地方,从而为观影增加一些乐趣。

让火星风暴更猛烈些

电影中的风暴场景

瓦特尼之所以会孤零零一个人留在火星上,是因为一场风暴导致团队不得不撤离,而他在撤离过程中受伤昏迷,以至于队友认为他已经死去。这场风暴是绿幕拍摄,但难度依旧很大。在风暴过程中,沙尘滚滚(用巨大的电风扇吹起来的),而队员艰难前行,却经常被线缆设备阻挡。特效团队必须生动展现这一关键场景。

在视觉预览阶段,团队已经详细计划了风暴场景与故事的关联。比如开始六名队员都奋力向着返回舱进发,此时风暴黑暗而猛烈,此时瓦特尼意外受伤脱队,马丁内兹不得不继续前行提前准备返回舱,其他人则返回寻找。此时马丁内兹一个人坐在返回舱等候命令,这时场景则在黑暗、嘈杂的风暴环境与安静、明亮的舱内环境切换,与演员的表演结合,来营造他们悲愤、伤心而无可奈何的心理。

风暴场景拍摄现场

即将到来的风暴场面是由MPC特效工作室制作的,但风暴笼罩船员之后的场景则是实拍。剧组搭建了舞台,同时在夜晚拍摄,撤掉绿幕,在现场释放尽可能的烟尘。摄制组用48fps完成拍摄,之后降到24fps而没有任何插值。之后拍摄其他的风暴场景时采用的也是相似的手法。

MPC通过CG技术进一步完善了整个场面,之后将其融入到影片中,让整个风暴场景看起来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也更加具有真实的美感。

当然,火星上不可能有如此严重的风暴,因此去火星旅游的人不必担心会被吹到半空。

住在火星

考虑到火星严酷的自然环境,马克·瓦特尼自然不能以天为盖地为炉,而且也不能徒步穿越火星。

栖息地:一个高科技帐篷

电影中的火星栖息地

在火星上,团队将生存在一个人工建造的栖息地中。这个栖息地设计使用时限为31天,在宇航员登陆之前便多次补充太空物资。栖息地本身由持久耐用的太空帆布建造,能够尽量隔绝太空辐

射。

在栖息地内有三个实验桌和两个气闸,栖息地内部有全智能监测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空气、温度和水分,马克·瓦特尼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想办法破坏这个系统。

栖息地由布置在屋外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而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对火星的影响,所有垃圾和排泄物都会通过一个真空干燥的管道处理回收,以供NASA后续研究。

火星车:马克在里面住了几个月

电影中的火星车原初形态

火星车大概是坦克大小,配备二氧化碳过滤器和气闸,其本身能够维持一个独立的大气循环系统。车辆本身能够分析大气状况,同时它也能够承受最强的火星风暴。火星车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最高可达25公里/小时。

太空飞船

电影中的火星车原初形态

名字由来

在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边界及穿越边界的旅行者之神,亦掌管牧羊人与牧牛人,辩论与灵舌,诗与文字,体育,重量与度量,发明与商业,他也是狡猾的小偷和骗子之神。《荷马史诗》里描述他是一个“变化多端、圆滑机灵的盗贼,他带给人梦境,是夜里守望者,门外的小偷,在长生不老的众神里最先展示善意的人”。他与伊里斯共同担当神界与人界之间的信使。

飞船概述

《火星救援》宇宙特辑 火星探索计划全揭秘

《火星救援》中,赫尔墨斯号飞船与阿波罗计划中的登月飞船不同。登月计划中,每一次登月都需要一个飞船,但小说中的阿瑞斯计划里,赫尔墨斯号如同太空出租车一样,可以在地球与火星之间往返多次。赫尔墨斯号虽然是小说家的想象产物,但背后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飞船具有强大的反应器,能够提供动力和生命维持系统,如氧气合成器与水回收处理器。

飞船结构

电影中的火星车原初形态

赫尔墨斯号不同的功能舱以此相连接,因而整体是长条状,全长225米,是现在的国际空间站的两倍。在船舱外,与船舱垂直的是六个太阳能电池阵列,以获得足够的补充能量。而巨大的圆盘装的则是旋转舱,通过旋转来制造重力。

赫尔墨斯号与国际空间站类似,也是多部件结构。因此,赫尔墨斯号需要在太空中二次组装才能最终成型。

驱动方式

变轨示意图

用一艘飞船,在火星与地球之间往返,这一设想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已经有人剔除。1925年,沃尔特·霍曼在这两个星球之间设想了一个椭圆轨道,即霍曼转移轨道。这一轨道要求火星与地球在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这一位置每26个月出现一次。因为充分的利用了星体引力产生的能量,所以这种转移所用到的能量最小。利用这一轨道航天器可以实现从低轨道到高轨道的转移,或从高轨道到低轨道的转移(这里的高轨道、低轨道不特指某一高度的轨道)。霍曼转移虽然所用到的能量最小,但它是以牺牲时间为代价的。此外,传统的化学燃料并不适合推动飞船进行轨道调整。

因为化学燃料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大推力,但霍曼转移需要持续而逐渐的加速。因而,赫尔墨斯号这样的飞船需要离子驱动,没错,跟千年隼号一样!

飞往谷神星的黎明号(艺术想象图)

赫尔墨斯号能够以恒定的加速度持续加速,因而能够逐步调整轨道,以完成霍曼转移。目前,我们没有能够驱动赫尔墨斯号的离子驱动器,但离子驱动器已经应用于航天探测活动。2007年,前往谷神星的黎明号飞船便配置了离子驱动器。

赫尔墨斯号能够以恒定的加速度持续加速,因而能够逐步调整轨道,以完成霍曼转移。目前,我们没有能够驱动赫尔墨斯号的离子驱动器,但离子驱动器已经应用于航天探测活动。2007年,前往谷神星的黎明号飞船便配置了离子驱动器。

飞船特性

除了基本的载人运输功能外,赫尔墨斯号还必须能够应对其他挑战。

太阳系里的小行星带

首先是陨石与小行星。太空中密布着小行星与陨石,而这些撞击会给飞船带来致命伤害,因而必须设法躲开它们的撞击。

太阳不停地释放着辐射能量

其次是辐射。太空中完全没有大气层防护,因而辐射远比地球上要猛烈。赫尔墨斯号必须保证船员的DNA不被辐射撕裂。

这两大问题也是迄今长途星际旅行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而《火星救援》是一部非常严谨的科幻作品,面对尚无答案的问题,作者安迪·威尔在书里……完全没有提这两件事,只是默认它们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威尔计算的飞船轨道

飞船制造

这里说的自然不是真的飞船制造。据估计,制造一艘赫尔墨斯号需要花费5000亿美元,相信福克斯公司没有那么多预算。

赫尔墨斯号旋转舱设计图与最终图

负责影片视觉效果的是Framestore工作室,之前他们曾经参与《地心引力》的制作,这给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这些经验并不完整,因为那里面的空间站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已经被摧毁,所以他们依然得重新搭建模型。虽然这是个科幻作品,但是他们希望这电影能有现实基础。因而,虽然最终设计的飞船并不酷炫,但NASA却表示:“这个设计说不定以后我们会照抄。”

赫尔墨斯号离开大气层

赫尔墨斯号上的六个太阳能电池板是由多层材料制作而成,包括陶瓷、塑料和金属,能够持续地反射并折射太阳光,因而对电影灯光要求很高。CG总监Neil Weatherley解释道:“太阳能电池板包含多层材料,而因为距离、光照、角度不同,呈现出的光线效果也不同。然而我们不曾看到过太空中的太阳能板,与地球相比它们在太空中肯定迥然不同。因此,想要复刻一个对我们而言完全非自然的事物,是个很大的挑战。”

远距离飞船中,旋转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够提供必要的“正常环境”,因此宇航员才能在跑步机上跑步。而同时,上面的巨大窗户也提供了良好的观景平台,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些转轮既有CG特效,也有真实模型,二者无缝衔接。

形式服从于功能,在功能上做到了精确,飞船本身就会具有美感。

自然,电影需要在视觉美感与科学真实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因而也免不了出错,若以电影及原著中的相关资料分析,旋转船的转速大约为0.1转/秒,能提供0.4g的重力,因而最终计算可得旋转船的半径为……320米。但电影中的画面显示,旋转船的半径大约在9到14.5米之间。

当然,我们可以倒着推算一下,如果取电影中展现出的半径,同时能提供0.4g重力,那么转速应该为0.52到0.66转/秒。如果真的转这么快,显然电影中的画面不会那么唯美浪漫了。

宇航服

人靠衣装,宇航员靠宇航装。在茫茫太空中,宇航服是宇航员最重要的一层保障。

服装设计

时至今日,载人上火星的任务仍旧还在努力阶段,因此为了要打造出具美观且又不过于浮夸的未来太空衣造型,对服装设计师Janty Yates十分苦恼,尽管她亲自前往NASA并参考现有的Z1与Z2型太空衣,但前者模样类似《玩具总动员》巴斯光年,后者则看来太过笨重在视觉上不突出。导演从一开始就表示他希望可以用的太空服要合身一点,这样并比较容易做动作,但是还要求侧影看起来要相当有感觉。太空总署的太空衣与头盔是一体的,显然无法达到电影的要求,所以必须要重新设计。

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宇航服

服装要同时兼顾美观与实用的拍摄需要,最终在她与团队和与太空衣专家Michael Mooney在绞尽脑汁下,打造出了外型既流线又合身的橘白色相间太空衣(因为导演雷利斯科特喜欢橙色,服装设计师也快哭瞎),并让服装具有延展性以符合演员们能达成所有活动需求。

由潜水布料缝制而成的太空服每件重达6.8至9公斤,为了避免演员们在长时间拍摄下中暑,服装里面也内建了冷却系统。她在前期设计时,就先将这套太空衣的设计原型拿给马特达蒙看,马特达蒙还吐槽说:“最后的成果就跟她设计的一模一样。当时就想到了80多天都要穿这这个很笨重的服装了。”

头盔很重要

另一个服装焦点则是主角们配戴的头盔,头盔配有六个灯,分别由一个小型的两段式遥控器来操纵,太空衣维生背包内的风扇,则会将空气从一条管子送至头盔内。头盔是由FBFX公司以真空浇注法制作,厚度约1~4厘米,设计师姆尼尽可能地减轻头盔的重量,大约9磅重,虽然重量减少但穿起来还是很吃力,“由于它无法用肩膀去支撑,因此这头盔对于有些一天得拍摄十个小时的演员来说变得蛮重的。”

头盔上所有字体和图案比真实的头盔要大的多,是为了被摄影机拍到的时候,观众可以看的更清楚。

头盔上所有字体和图案比真实的头盔要大的多,是为了被摄影机拍到的时候,观众可以看的更清楚。

头盔上的水晶挡板非常重要,会拍摄很多特写镜头,所以设计时要保证摄像机能够拍摄到演员的脸部。所以设计的时候下了很多功夫,这个头盔为了在连接上更加漂亮,以及在拍摄时不会出现什么麻烦,为此他们找到了为宾利服务的厂商来帮助制造。

为了让演员们在戴著头盔时可以听到彼此以及导演的声音,声音部门工作人员在每个头盔里分别装置了小型对讲机与麦克风,让他们得以与其他演员以及导演沟通。头盔两侧的灯,也可以帮组演员随时看清黑暗中得场景。

头盔加上太空衣共重达36斤,再加上演员们得在沙地上进行表演,并且要对抗8级的强风。纵使事前设计规划完善,但实际拍摄时依旧问题很多,像是电影开场主角们在火星上遇沙尘风暴那一幕,就让设计师Janty Yates胆战心惊,她表示虽然演员们带著密不透风的面罩头盔,但杂质总是有办法跑进演员太空服头盔的通气孔里,造成呼吸的问题,因此在每次拍摄间隙之间,服装助理就会冲进场中帮演员把头盔拿掉,好让他们呼吸比较舒服些。

为了减轻演员每天拍摄十几个小时的辛苦,设计师Janty Yates还专门改装了靴子,这样穿起来就没有那么累。

另外的宇航服

至于另一件常被称为外太空服的对舱外活动(EVA)服装,外型则是比较不被考虑的一点。舱外活动服既大又笨重,主要设定在贺密斯号外执行零重力活动时穿着,碳纤维的背板,加上8支拴紧的3厘米铁环,连接着钢索。像是马特达蒙的特技装备重达49斤,当加上太空衣与头盔的重量后,有时需要马特达蒙多负担90斤的重量。

除了两套太空人服外,Janty Yates还设计了第三套穿在太空服内的蓝色冷却通风服装,她形容“这款比较像是田径服。这是他们每天在贺密斯号内活动所穿著。光滑、合身又舒服,因为只需要在加压的太空舱内穿著,所以不需要维生系统。”

“尽量保证每一粒尘土都是真实的。”这是电影制作团队的追求。遥望天空时,火星甚至不如脚边沙砾的大小,而《火星救援》团队以其想象将那遥远的星辰拉近到我们眼前,在光影世界里,我们提前数十年踏足了那个仰望数千年的地方。

特邀作者/冬雪起清水

上一篇:去他的胖!看我反季瘦美 下一篇:【嘲骚】啪啪啪的时候该穿什么?
资讯排行
影视一周升降榜
1
驱魔人第一季
驱魔人第一季 地区:美国
主演:本·丹尼尔斯 吉娜·戴维斯 卡蜜尔·古阿蒂 弗朗西斯·奎南 
2
咬屁屁虫/咬屁股虫
主演:金田朋子,徳山靖彦,斉藤贵美子 
3
全力青蛙
全力青蛙 地区:日本
主演:前田敦子,勝地涼,新井浩文 
4
魔胎
魔胎 地区:香港
主演:吕秀菱,艾迪,卢蓓蓓,梁珊,刘丹 
5
黑梦
黑梦 地区:大陆
主演:黄海冰,周浩东,蒋婧,苗苗,王双宝 
6
总有晴空
总有晴空 地区:大陆
主演:丁海峰,马伊琍,侯勇 
7
第八号当铺/第8号..
主演:刘雪华,杜德伟,天心,阿雅,林苇君,李李仁 
8
少年魔法师
少年魔法师 地区:欧美
主演:赛琳娜·戈麦斯,大卫·亨瑞,杰克·T·奥斯汀,Jennifer,Stone,Maria,Canals 
9
暮光之城4:破晓下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泰勒·洛特纳,杰克逊·拉斯波恩,阿什丽·格林尼,安娜·肯德里克 
10
谍影重重3:最后的..
主演:马特·达蒙,朱丽娅·斯蒂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