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黑色能表达抑郁、肃穆、恐怖的感觉,但也兼具性感、严肃、优雅、神秘的气质如果要说出一种最基础、最百搭、最经典的颜色,不知道多少人的答案会是黑色。
没错,各种场合内从头到脚的时尚单品再加上围巾、帽子、手套、包袋等等配饰,还没有想到哪件不能以黑色出现。基本上,所有的黑色款都是最常见的。而且相较于纯洁的白色、饱满亮眼的橙色、少女心的粉……仅仅一种绝对的黑,却蕴含着繁多的难以概括的深意。
Christian Dior 曾说过:“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都穿着黑色,不论年龄,也几乎不论任何场合。”
你可以穿一身黑色西装出现在正式会议,也可以在冬天里黑色大衣风度翩翩,小黑裙显露性感、黑 Tee 黑帽子黑墨镜扮酷……但最早在西方出现的黑色衣服其实只与葬礼、宗教等意象有关,充斥着着死亡、孤独、冷酷肃穆的印象。
《欧洲的色彩》一书中,给了黑色六种分类,分别代表死亡/错过、罪恶、不正直/悲伤、孤独、忧郁/严格、放弃俗世欢乐、宗教/优雅和现代性/权威颜色。(//间为一组分类)
那么就让我们从欧洲说起。
1926 年 Gabrielle Chanel 推出了经典的小黑裙,并以当时最畅销的车款 Ford 命名。
在此之前,黑色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用于修道院严禁肃穆的制服,有的则化身人们迷信思想中的女巫形象;1861 年, 艾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去世,其夫人维多利亚女王整日穿着黑色也使其成为丧服代表;当然仆人也可以穿着黑色,代表贫穷和低人一等。
Chanel 女士的创新设计将大面积黑色成为女性时装,展现女性优雅的一面。她认为黑色强调了事物的根本,可令女性光芒四射。这掀起了时装界的革命。直至现在其简洁的小黑裙、黑色小夹克、2.55 小香包等等都是不败的经典。
50年代 Christian Dior 推出的黑色小礼服流行开来,虽然一开始也是只在上流社会、时髦人士之间,直到新的商人阶级出现——90 年代早期伦敦、巴黎到处的 party 都是穿着黑色礼服的人。
当然这中间最不能不提的是 Givenchy 的小黑裙,奥黛丽赫本在 1961 年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诠释了这一经典。
50 年代初兴起的“ 垮掉的一代”,60 年代从文学圈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产阶级 ,他们用黑色为主要颜色来塑造一种 “Beat style”,成为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最喜欢的颜色。舞蹈家穿着黑色紧身衣,音乐家和画家也一样,而教授穿着黑色翻领毛衣。
这种反叛的波西米亚风格与小黑裙就完全不同了,代表一种体面的社会地位。也难怪最近有个研究说,穿黑色会让你显得更聪明更有吸引力。
黑色的颓废感则在 70 年代的朋克、哥特和新浪漫主义中“大放异彩”,伦敦的 70、80年代是亚文化爆发时期。朋克一族喜欢扯破的渔网袜、皮衣和绑带长裤,黑色成为少年表达自我反对主流的颜色,这时不仅是衣服了,连带着头发、烟熏的眼妆和唇妆都要用黑色勾勒。
而在刚刚迈入 80 年代,时尚界正流行繁盛华丽之时,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的品牌 COMME des GAR?ONS 在 1982 年 3 月巴黎时装周上,带来一身漆黑的系列作品,震惊西方时尚界。日本流行色时尚年表记载,黑色大流行始于 1982 年。
川久保玲在 80 年代前半部分,采用黑色或类似旧衣的处理布料,露出里布、口袋等,媒体大众称之为“贫穷风格”的时代,也有“黑色设计师”之称。
不过自 1992 年[Lilith]之后作品她几乎不选用黑色,2000 年日本 Vogue 杂志黑服特辑,川久保玲写下 “黑色已死”,但其实这样的道别更能展现黑色对她的重要意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说“黑色是强烈的颜色,具有前卫性。但每个人都选用的话就失去了意义,我只好割舍”。
另一位著名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也对黑色情有独钟,曾经说过“黑色可以同时谦逊又高傲,慵懒且简单——但也很神秘。最重要的是,黑色在表达一种‘我不会打扰你,你也别来烦我’的意思。”
此后,各大品牌和时装设计师们比如 Rick Owens、Alexander McQueen、Saint Laurent、Alexander Wang……都纷纷用了不少黑色。不过今天穿黑色已经越来越失去象征意义,可能显瘦、耐脏、好搭……任何一个理由都让你不小心拥有了一衣柜的黑。
如果非要我们给黑色的定义,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种空白色——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去定义它的表现,真正出色的黑色不是用来遮盖和填补,而是彰显穿着者的个人风华。它和白色、灰色都不同,有人认为它低调,其实却是最挑剔的一种,因为一旦穿着者漫不经心,就什么都不会留下。
▲Diesel Black Gold 2015 年秋冬
▲Alexander Wang 2016 春季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