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少女皆尤物,如莲花般纯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今年法国的申奥片,就选了一部以少女为主题的片子。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提名了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
鱼叔目测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九强名单应该没什么悬念。
能代表法国冲奥,自是文艺又极美的片子。
IMDb7.7分。
烂番茄好评逆天了,新鲜度97%,观众喜爱程度90%。
有国外观众评价:
《野马》能抓住你萦绕心头的忧郁的感觉,以及越来越紧迫和愤怒的感觉。
这部能代表法国参加奥斯卡的电影却是在土耳其拍摄,讲的是土耳其的故事,说的是土耳其语。
但用的是全法国班底。
女导演蒂尼斯·艾葛温来自土耳其,这仅仅只是她的处女作长篇电影。
她毕业于法国非常牛掰的电影学院La Fémis,安哲罗普洛斯、施隆多夫等大导演都曾在此就读。
自然,电影中的镜头都带有法国电影的唯美。
电影讲述了初夏在土耳其北部的一个村庄,五个自由奔放的十几岁的姐妹与男同学在海滩上嬉戏。
尽管他们的游戏只是童真的乐趣,然而这种行为却被当成了一桩不检点的丑闻,引发可怕的后果。
家庭生活变成监狱,从此告别学校,去除所有“腐败的工具”,如手机和电脑。
基本上被囚禁的女孩在没完没了的家教中准备成为新娘。
五个姐妹都同样向往着自由,她们找到了一种突破这囚牢的方式。
土耳其虽为亚洲国家,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
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
他的居民中有99%信奉伊斯兰教,政治和文化都很复杂。
一般地区都有宗教限制,原首都伊斯坦布尔与西方世界接轨,最开放,所以成为了女孩们心驰向往的地方。
影片中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很荒诞的情节:
男孩女孩在海滩嬉戏,却被大人们视作不检点的行为,奶奶质问女孩们:
你们竟然把自己的私处贴在男孩子们的脸上!
还有,为了不让偷跑出去看球赛的女孩们被发现,保姆阿姨砸掉了电箱。让全村都断了电。
没有自由恋爱,到了年龄,两家一拍即合,女孩们就得嫁给素未相识的男人。
单身狗们,你们还是幸福的啊!
新婚之夜,新郎和父母发现床单没有血,竟然大半夜地跑到医院,检查新娘是不是处女!
绝望的姑娘告诉医生:
我不是处女,我睡了全世界。
看得鱼叔阵阵心疼。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们肯定发现了,这剧情和《处女之死》很相似。
《处女之死》拍摄于1999年,是美国电影。
两部电影相差了16年,但两部电影都将少女的美拍得极致。
《处女之死》同样讲述了一户人家拥有五个花样少女,但小女儿的自杀事件让父母惊慌失措。
他们把女儿们都监禁起来,以为这是给她们最好的保护,但恰恰是这种“保护”让女儿们一个接着一个死去。
巧合的是,本片同样是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的处女作。
也许你不熟悉她,但你一定熟悉她的父亲,《教父》之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他还为女儿的首部作品担任了监制。
相比之下,鱼叔觉得《野马》更侧重宗教压迫与自由的冲突。
与《处女之死》的悲伤结局不同,《野马》的结局暖了很多,不喜欢压抑电影的童鞋可以放心撸。
与一般处女作一样,《野马》也带有一些自传元素。
据悉,影片开头女孩们因在海滩上与男生嬉戏而被大人们斥责是导演的个人经历。
不同的是,当年的导演并没有像片中小女儿一样反抗,而是选择了沉默与承受。
但这段童年经历让她一直难以忘怀,直到拍成了电影。
电影的整体结构并无太大突破,但它的现实意义却远远超过艺术价值。
鱼叔不敢想象,直到今天,已经是现代文明社会,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女性遭到严重的不平等对待。
最后鱼叔为她们祈祷,愿这世间,所有女孩子都能被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