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两部引进片,都是在国外获得超好评的口碑之作,并且都改编自真实事件。
其中《血战钢锯岭》这部战争片尤为值得关注。
在正式定档之前,这部电影在国外的口碑一路上涨,但是众多人对于这片的引进都没报希望。
原因就是——
这部讲述二战的电影实在是太“暴力”了。
影片在北美被定为R级(17岁以下须由监护者陪同观看),在内地主动分级:“战争几近真实,12岁以下儿童观影需要家长陪同”。
洒血浆什么的都是小儿科,断肢才是”钢锯岭”上的常态。
但就是这样一部“限制级”电影竟然过审了,并且删减戏份不足30秒,这在引进片史上可是绝无仅有的。
首先要提一个人,影片导演:梅尔·吉布森。
梅尔·吉布森可谓是好莱坞演而优则导的典型。
包括两座奥斯卡金像奖成就
《致命武器》系列中他所体现的坚持正义、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让梅尔·吉布森一跃成为好莱坞超级动作明星。
不过真正让他蜚声影坛的是他担任导演的作品。
作为“电影世界里的暴力狂”,梅尔·吉布森执导的作品往往狂放粗野、自成一派,明显地打上了他的个人烙印。
粉丝说暴力美学是他电影的一贯标志,也有讨厌的人说他就是热衷血腥暴力没有理由。
纵观他的代表作我们不难发现,相同的暴力镜头下,是不同的深情抒发。
在成名作中《勇敢的心》中,梅尔·吉布森把“镜头暴力”运用得恰到好处。
刀割咽喉、斧断人腿、树枝戳进脖子等镜头比比皆是。
然而这些表现残忍战况的镜头并没有让观众感觉电影粗俗血腥。
这也就体现出导演对于这些镜头使用的高明之处。
镜头语言不仅可以用来表现画面,更能铺垫情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Tips:镜头语言,从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
在这场血腥大战前,电影对英格兰领主的“初夜权”,以及华莱士未婚妻先奸后杀的残忍行为做了陈述。
观众在对贫苦人们的遭遇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急需像电影中的华莱士一样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情感。
这时候不需要弘扬隐忍的情操,一场象征反抗与自由的战争才是最好的宣泄方式。
这一场酣畅的“血腥”大战不仅吹响了苏格兰人反抗的号角,也让憋闷已久的观众打开了情感闸门。
《耶稣受难记》可能不是梅尔·吉布森最受好评的作品,但却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讲述了耶稣受酷刑被钉在十字架上全过程,自然也少不了残忍的镜头。
耶稣拥抱十字架
这些镜头用于描述普通人身上可能仅仅是一出重口纪录片。
但放在耶稣身上,却极具震撼力。
耶稣为拯救世人而降临,却因为人们的无知和罪孽而死。
当这段故事跳出《圣经·新约》的字句,化为银幕上真实的场景。
耶稣血肉模糊的长镜头和悲悯眼神的面部特写相互衬托。
更加体现出耶稣的伟大。
就算一个对基督无甚了解的人也很难在这样的镜头下保持镇静。
无关宗教,仅仅是为一次宽恕而动容。
据说剧组很多人在拍摄完电影后都改信了基督教。
作为10年磨砺的心血之作,《血战钢锯岭》更是将镜头“暴力”进行到底。
早前就有在北美看过片子的小伙伴表示被片中的战争场面镇住了。
前一秒还被主角鼓励的战友,下一秒就被流弹爆头。
士兵刚刚架好机枪准备进攻,然后就被迫击炮击中,炸没了半个身子......
正是通过这样超写实镜头,梅尔·吉布森将观众拉回到那个地狱般的战场。
在电影中,导演通过主角的心路探索和残酷的战争场面,两方面阐述了一个关于克己反战的故事。
主角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因为自己的信念而拒绝拿枪上战场。
队友嘲笑他的“懦弱”,上司挖苦他的“信仰”。
当历尽千辛的道斯终于踏上战场,“人间炼狱”般的钢锯岭却险些让他崩溃。
面对人性崩坏,他能做的便是尽最大努力将自己心中的美好布道于世。
在视人命如草芥的战场上,真的有个人愿意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换回更多人生命。
这样单纯的信仰怎能让人不感动。
返回战场只为“再救一个”
在电影最后真人原型出现,一个耄耋老人用颤抖的声音陈述着那些隐藏在岁月中的传奇。
原本平复的心再次为英雄悸动,片尾曲响起,方觉泪眼朦胧。
《血战钢锯岭》让人看了之后会反思:为什么人类要进行如此残忍的战争?这样是否值得?
然后人们更会理解和平的意义,和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
更多高清电影下载,尽在人生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