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胡金铨导演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执著。虽然拍摄的是外人看起来怪力乱神的武侠片,可是因为自己是明史专家,他热爱且盼望着还原真实的世界,明朝锦衣卫的服装、仿古建筑群都是经他考证得来,一丝不苟地真实再现的。
胡金铨之后,武侠片的生态环境中就没有了这样的“实在”,徐克对武侠世界的追求不在真实性上,更多的是在炫技派的营造奇观上。从胡金铨到徐克,中国电影创造的武侠世界,虚幻而迷人,可是与此同时,当所有的动作和技术都似曾相识、逐步丧失更多的可能性之时,武侠电影的道路越来越窄了——直到一个奇人的出现。
他就是徐皓峰。他最新的一部电影作品——《师父》,今天国内公映。
——填补空白:“徐皓峰”式武林异军突起
在柏林电影节上,唯一专业介绍华语电影的英文刊物《华语电影市场》将徐皓峰作为封面人物,对其进行了专访。专访中认为徐皓峰的小说与电影的出现,挽中国独有类型片大厦之将倾。毕竟,随着张彻和胡金铨的逝去和徐克的转向,那个或雄伟或浪漫的江湖世界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而徐皓峰所秉承的武学信念与唯真唯信的一招一式,其构建的武侠世界不同于任何武侠世界,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只有闪转挪腾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是告别特技、特效、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正在刷新观众对此的刻板印象,描画着充满变数的江湖新纪元。
徐皓峰凭借其武侠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武士会》开创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气之先;武侠小说《道士下山》更使得硬派武侠小说重新占据文学市场的一隅之地;多部严肃文学作品让其跻身于国内一流小说家之列,其强烈的个人风格也为他带来大量拥趸。
之后其执导的影片《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均品质不俗,都于威尼斯、多伦多和金马奖均入围多项大奖,其个人独特的影像风格和叙述方式在华语影坛初露头角。担任《一代宗师》武术顾问和编剧并荣获金像奖最佳编剧,加之又是高手后人,更令徐皓峰“武林宗师”的地位屹立经年。
14年全新起航,首次涉足商业最新作品《师父》又是由徐皓峰本人同名小说改编,为观众展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武林传奇。
——刀背藏身:“咏春”北上搅动一池春水
《师父》围绕南派宗师陈识北上开馆的经历展开:讲述廖凡饰演的咏春宗师陈识北上天津开馆,由此触发天津武林一系列恩怨情仇的故事。
首先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影片优缺点明显,但确实我个人今年极其钟爱的一部作品,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部动作片,不如说是一部透过动作看内在欲望的艺术片,全片给我一种冷、硬、干脆利落、快短准狠、铿锵有力,前半段讲规矩,讲各怀心事,借人上天。
后半段讲气节,讲盛筵必散,各奔东西;用功夫讲人心、讲社会、讲传统;表面短兵相接,功夫师承,里子规矩德行,传统文化;实则礼乐崩坏,武林逝去,规矩却永远是强者和聪明人立的,而非有骨气之人;所谓南拳北上,恩怨情仇,津门武林,血雨腥风,由己到义,方为师父!
极其契合徐浩峰式仪式感镜头和个人浓郁而独特的鲜明风格,完全颠覆人们对于传统动作片的认知:碎片剪辑利落巧妙、配乐咋呼有趣、台词精简风韵、人物调度饱满、故事节奏紧凑、写实武打设计、动作精妙绝伦、文武戏干净利落、硬派江湖风云、獨有浪漫黑幽默和血性。
各种兵刃相接,各种筋骨碎裂,各种布衣撕扯,各式冷兵器碰发出铁质脆音如在耳畔,倒茶声、叹息声、呼烟声,声声入耳犹在耳边;以及反高潮窄巷战、围攻变冷兵器车轮战以及结尾小巷刀战将冷兵器交锋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极具的风格如《卧虎藏龙》般对动作戏有新的认识和感官提升,都令人目瞪口呆大呼过瘾而意犹未尽。
但开篇戏张力明显不足,而前半小时线条略琐碎,且片头那段极其突兀,和正片完全衔接不上,像是未演到的更后面剧情;此外影片人物和情感的僵硬和突兀,如师父对徒弟情感的推进不够,师父和妻子的感情线莫名其妙,蒋雯丽杀督军的伏笔欠奉,以及,杀督军的那刀到底谁下的手也交代不清!这些都使人物形象流于表面,人物动机经不起推敲。
其次天津武行总对决打斗设计过于保险,要么更华丽,要么更高冷,夹在中间不是克制是火候失当。最后结局差那么点意思,要不是巷尾刀法大战精彩绝伦来弥补险些烂尾,要是能推一版天津话版的《师父》既壮哉!
然而比起《倭寇的踪迹》此次徐浩峰很在意观众的感受,不再沉闷,进步极大,而观赏性和娱乐性可能也发挥到了徐浩峰个人最大,且不能用商业片的准则去评价,但别说,徐皓峰为开武馆、迎娶娇妻、害徒第代踢馆、即高手之间,三招必分胜负的颠覆创新还真开创了中国武侠片的新纪元。
除此,影片太具风格化,既是优点也是不足,而且和《宗师》一样很重的形式感,但王家卫相比,在影像和配乐方面稍嫌不够精致,除此从摄影到台词到武打都酷似《宗师》,能看出来都出自徐浩峰设计,当然比起前者,《师父》对于武行的介绍更鲜活,真的有一种身在江湖的感觉。
尽管影片故事线条清晰、节奏明快,但导演笔法有些凌乱恣意,拍得好小说,编剧好碎片化,在剧情设定上有点怪情节,所以给我感觉整体散,难以撑住全场,但观感奇特瑕不掩瑜;也看的出导演根本就不在想讲故事,而是传达一个理念或者困惑,导致不理解的人也很困惑,所以在消失武林的大环境,动了情搏了命的小人物给人整体感觉稍欠口气,徐浩峰用他的方式讲武术为何没落,自成一派的动作设计大放异彩。
而在叙事上,还是太执着于“道”的表达,太执着于意境和形式,尽管热血暗涌,但难免会有滞涩之感,可能徐皓峰导演气质注定如此吧…他还停留在知识型导演的层面上,而急于想把自己的信息量和野心向大众传播确实有些理解难度,如果他愿意深沉下来,绝不仅是“大才”的段位。
PS:廖凡北上开馆为扬名咏春,师娘宋佳为爱倾心相陪。师父师娘极其饱满细腻并出现唯美的亲密画面,羡煞旁人,大抢师徒风头。真是江湖情侣分工明确,师父负责打打杀杀,师娘配合貌美如花,廖凡一句“我想打架了”宋佳一身旗袍端坐长椅美如画。然而江湖儿女多别离,廖凡替徒背水一战身处险境,宋佳静坐相陪,于两百米外心念相佑,唯美台词动人心弦。
——飙戏模式:“情欲”爱恨纠葛恩怨情仇
师父廖凡残暴脸南派:
作为一部零威亚、零替身、零特效,且没有任何武术功底的廖凡经过导演特别训练,动作流畅凌厉、一气呵成,给观众淋漓畅快之感,尤其是最后廖凡与众门派高手一对一过招的“巷战”,让观众看到了传统武林真正的高手过招方式。真正做到两方交手,讲求的不是招式可看性,无需飘逸抑或华丽,追求的正是这种近身肉搏间一刀决定生死的意境。
所以廖凡以文艺气息纯爷们糙汉子塑造的南派宗师陈识让人信服,自己的独特气质完全融入进了角色,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硬汉别样的性感和魅力。但唯一想吐槽廖凡的是怎么看都没有广东味,作为一个老港的我,怎么看廖凡你这口音听起来像北边的?武行老家伙们说是北方人居然个个讲南方话,简直了!
宋洋帅酷桀骜:
12年宋洋凭借主演徐浩峰首秀胶片电影《倭寇的踪迹》中梁痕录一角,荣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13年凭借《箭士柳白猿》中柳白猿一角,宋洋入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表彰大会最佳男主角提名,并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电影表演金凤凰奖。此次《师父》三度合作恩师徐浩峰,将一个一身痞气暴脾气的小混混拿捏得当。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刺头,拜师的本意居然是为觊觎师娘美色,太传奇。
小宋佳饰演的宋师娘此次将一个妩媚坚决的天津女人美出了新高度,真的是太漂亮了,极其风韵深情,极其仪态万方,尤其她抽烟时带的指环和穿民国时期旗袍美的简直祸害。蒋雯丽尽管霸气侧漏,演技也能压的住气场,颇具决胜千里,帷幄股掌之中霸道总攻即视感,但也太显得虚张声势,略显太尴尬,居然看出戏了!
金士杰老师眉眼间显功力,老骥伏枥。戴立忍老师镜头少却出彩。黄觉一席军阀戎装,浑然傲气。最后麦迪娜是个什么鬼?真是分分钟出戏。
——失传利刃:“冷兵器”加持释别样咏春
《师父》作为武术宗师徐浩峰的个人野心之作,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独辟蹊径的将咏春拳与冷兵器结合在一起的精彩械斗场面。片中各种冷兵器齐上阵,以刀光剑影之姿肢解民国江湖各门派的“百晓生兵器谱”。
谈及《师父》的创新,导演徐皓峰表示:“北方的拳术和兵器有直接的关系,1932年的天津,高手对决不只是拳脚功夫,而是兵器的虚操,我拍武打片就是想说这一点,历史记忆是如何在民间得以保留的。”所以影片中会有不少长巷对战的踢馆戏,和以往近身赤膊的打斗片不同,《师父》会有更多冷兵器间的对抗。
作为中国文学界和电影界广被认可的武侠小说家、著名编剧以及电影导演徐浩峰用真实的笔触描摹了一方乱世之中的江湖,刀兵祸乱的时代背景,赋予了武人别样的使命和荣辱。师父肩上担负着咏春北上、弘扬南派武学的责任,这也为师徒间貌合神离的缘由埋下伏笔。无论是师父还是徒弟,都不能免去身世飘零、造化弄人的命运。
这部观感奇特的作品不具备香港武打片中日渐重复的缠斗模式,也有别于任何武侠江湖的图景,而是代以传统绅士的有理有节,输赢风范,是不规避历史,着力写实的“新派武林”特质——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只有闪转挪腾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是告别特技、特效、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是塑造真正武人的气节和精神;所以《师父》这部作品尊重和肯定了武人在历史中的定位,也重建了中国武侠片的价值体系。
最后,由于徐浩峰个人独特的美学,影片中或许旁枝末节稍多,人物对白过于书面,加上个人色彩极重的剪辑与运镜,怪异的配乐,可想这注定又将是一部喜欢的人会爱的要死,不喜欢的人会无法接受,评论两极分化,以及票房难有作为的优秀国产电影,非神作,优缺点很明显,槽点也挺多,未必人人喜欢,但充满了特别的趣味,而我真的爱的要死,也是今年个人最后一部年度十佳影片,优于《一代宗师》逊于《聂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