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快来了。
在几乎所有人都断定,《头脑特工队》拿下今年最佳动画毫无悬念时。
劲敌出现了。
《失常》。
这部定格动画,不出自任何大工作室之手。
甚至需要靠发起众筹,才够钱拍完。
但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失常》拿下评审团大奖。
烂番茄新鲜度100%,高于《头脑特工队》的98%。
权威电影评分网站Metacritic上,综合评分98。
是至今为止,今年北美所有电影中,得分最高的一部。
《失常》是一部“病态”电影。
讲述靠写鸡汤励志书为生的中年男人迈克·斯通,面临婚姻崩溃等一系列困境。
一天,他因公出差,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辞的销售代理丽莎。
两人擦出火花,展开一段婚外情。
就是这场床戏,让影片的评级直接变成R。
看起来只是个小品式的出轨故事。
但到了本片导演+编剧查理·考夫曼手里,一切都变得不简单。
查理·考夫曼是谁?
好莱坞著名“鬼才”编剧。写过6个剧本,一半都是奥斯卡级别——1次获奖,2次提名。
《成为马尔科维奇》、《改编剧本》,还有最有名的,《暖暖内含光》。
怪,是他的最大特点。
他从来不写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
我写剧本,不想跟好莱坞的老调子有什么瓜葛。好莱坞电影大家要彼此相爱,尝试对任何情境给出解答,这是自己编出来哄自己的童话故事,没有任何意义。
痛苦和挫败感才是他灵感的来源。
《暖暖内含光》里,一对分手的情侣,为了不痛苦,互相把跟对方恋爱的甜蜜回忆清除。
却发现,没有痛苦的记忆更痛苦。
有人说,看多考夫曼的电影不仅会致郁,还容易精神错乱。
因为他的电影里,你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
他跟斯派克·琼斯合作的《改编剧本》中,就把自己写进了剧本。
故事讲述一个好莱坞编剧由于灵感匮乏,面临创作危机的故事。
片中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编剧查理,就是查理•考夫曼自己。
然而电影里的查理,同样做出了一个决定——把自己改写剧本的创作过程,也写进剧本……
剧中剧式结构,叙事在不同空间来回跳跃,模糊了真实和虚幻,也迷惑了观众。
比《盗梦空间》还《盗梦空间》。
同样杀死你脑细胞的还有《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这次反过来,他在虚构的电影里,用现实中的人物当主角。
约翰·马尔科维奇亲自出演了他自己——著名演员马尔科维奇。
片中还插播了一段马尔科维奇的纪录片。
观众分不清,到底是在看电影,还是看真实的马尔科维奇。
虽然致郁又荒诞,但考夫曼总能在这些故事背后,精准地刺破人性。
比如在《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中讲述人们对被操纵的恐惧。
你以为在操控工具,其实你也成为工具的一部分。
这些活在半层楼高空间,整天只能弯腰驼背的人,不就是我们人生大部分状态,不上不下,尴尬前行。
《暖暖内含光》又告诉我们,真爱是删不掉的。
是这些念念不忘的感受塑造我们。
当你把痛苦剔除,剩下的绝不是快乐,你将成为一具尸体。
考夫曼的剧本无论谁拍,灵魂都是他。
所以,《失常》,考夫曼干脆自编自导,把一个中年男子的出轨故事,讲得寒气逼人。
同为定格动画,《失常》没有韦斯·安德森电影里着力渲染的明亮色调。
也不似《玛丽与马克思》里面的阴郁,灰暗。
风格无限贴近真实。
故事发生的场景——旅馆、餐厅、办公室,都根据现实生活建造。
片中几位主角的脸,也是造型师根据拍下的人物照片制造而成,长相、比例酷似真人。
但把人脸分割成块的线,行动起来略显僵硬的动作。
以及除主角外,其他人惨白,一模一样的面孔。
又时刻提醒观众,他们是假人。
为了制造出这个亦真亦假的世界,电影用了1261张脸,超过1000套服装,118089帧镜头。
单看道具就有点怕
拍了整整三年。
男主角迈克是一个作家,写的书正能量爆棚,教别人怎么帮助别人。
现实中,却最需要别人帮助。
他是个交流障碍患者。
演讲前需要通宵背诵演讲稿,想給前女友打个电话约见面也要事先排练。
而迈克家对面那栋楼里,一个单身男子,每天对着电脑自慰。
片中还有一家性用品商店,供寂寞的人购买使用。
所有的人都是病态、寂寞的。
如同他们脸部的木偶式设置,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谁都无法看清他人的真面目,只是孤独活在自己的世界。
这个诡异的设定,来自于考夫曼感兴趣的一种心理疾病。
弗雷格利妄想综合症,又称人身替换症。
患者会认为在其所遇到的人群中有无数个迫害他的人。
虽然这些人长得不一样,但就是某一个人化身,能随时改变相貌,迫害他。
极端状况就是这样:
人和人之间极端不信任。
为了配合“孤独”的主题,整部片只有三把声音。
除了男主角迈克,其他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同一把中年男声。
只有那个跟他一夜春宵的羞涩女销售丽莎,声音是正常女孩。
虽然丽莎脸上有疤,长得不美,但这把声音吸引了迈克。
谁知两人一夜春宵后,第二天早上,爱情的光芒消失,丽莎的声音,也变回了跟其他人一样的男声。
爱情,不过是一场不到24小时的梦。
最后,迈克应付完糟糕的演讲,继续回家,面对日复一日,被世俗牵绊的生活。
没有尽头。
《Time Out》称这部片:浪漫又悲伤。
《国际银幕》说:
查理·考夫曼又回来了,带着一部充满智慧的电影,片中剂量恰到好处的实话,足以让你陷入沉思和悲伤。
外媒好评写满了一大张海报:
“一部杰作”——《滚石》
“《失常》改变了我的人生”。——《Hitfix》
“今年全无真人演出,却最具人性的电影”。——《时尚先生》
Sir很喜欢考夫曼的一点是,他不是像某些鸡汤作者,以居高临下的视角,用虚幻的肥皂泡抚慰你。
他的作品,尤爱戳破虚假和颠覆规则——即使这会让人不舒服。
这也是查理·考夫曼一直以来的写作标准——
你写的东西将会成为时代的记录……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对自己诚实,你也会减轻他人的孤独感,因为他们在你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希望。
所以,《新浪娱乐》在威尼斯首映后的标题是——
最后,这部片本月30号才在北美公映。
照这限制级的粗口和床戏尺度,引进内地是没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