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注定是有点遗憾的一年。截止12月23日,2016年内地总票房终于迈过440亿大关,不过这离年初信心满满的600亿票房差距太远。在2016年超过440亿的票房背后,我们列举了和电影产业有关的十件大事,值得被大家记住。
电影市场持续低迷 增速放缓
高开低走 全年六个月单月票房下跌
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后,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迎来了一次“急刹车”,年初业内喊出的600亿票房目标犹在耳畔,没想到今年电影市场陷入持续低迷状态,全年共有至少六个月单月票房同比下跌。截止12月23日,年度总票房终于超过去年的440亿,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票房增幅仅为个位数。电影市场增速放缓,成为2016年最无法忽视的“主旋律”。
16年春节档上映的《美人鱼》《澳门风云3》和《三打》票房均超10亿
2016年春节档开局不错,在《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三部票房强片的带动下,2月8日大年初一创下了单日票房6.46亿的全年峰值,一季度内地市场创下了144.66亿票房的好成绩,眼看着开年如此红红火火,于是有了全年票房600亿目标的高期待。
3月过后,迎接内地电影市场的却不是春天,而是一蹶不振地持续下跌。从4月、5月开始单月票房接连下滑,随后7月的暑期档全面失守,虽然引进片数量全面超越往年,“国产片保护月”几乎消失,仍挡不住7月、9月票房比去年同期暴跌10亿、13亿。暑期档的颓势一直延续到中秋国庆档,2016年国庆档票房十年来首次出现下跌,国庆前甚至数次出现单日票房不足3000万的极寒点。
《叶问3》虚假票房事件后,票补戛然而止,将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消费能力“打回原形”
到了11月,密集轰炸的进口片没能“救市”,12月贺岁档国产大片云集,虽然终于在年底带热了整体大盘,却依然无法赶上去年同期的表现,单月票房恐出现第七次下跌。2016年惨淡的电影市场,实在让人捏了一把汗。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才是市场本来的样子,观众对中国电影并没有那么渴望。3月爆发的《叶问3》虚假票房事件后,票补戛然而止,一夜间将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消费能力“打回原形”。因为疯狂的票补让近两年的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伪爆款”,今年反而是“返璞归真”。
不得不说,今年电影票房整体遇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片的总体质量不如去年,缺乏现象级大片拉动、高品质类型片不足。不少爆款电影集体扑街,比如众星云集的《封神传奇》、《爵迹》等片票房未过5亿,只靠热门IP和明星小鲜肉炮制出来的“伪大片”,观众越来越不买账。中国电影市场赚快钱的疯狂时代过去了,电影终归要回归理性精耕细作,国产片仍然需要苦练内功,才能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内地电影银幕数破4万
超越美国成世界第一
截至2016年12月20日,2016年内地银幕已突破40917块,跃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新增26块银幕,比2015年每天新增22块银幕的速度还有提升。数据显示到2016年5月份,美国银幕总数为40759块,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银幕数最多的国家。
虽然今年的内地总票房增速放缓,不过暂时没有影响到中国内地影院的建设。据统计,全国银幕中3D银幕占比达85%,已成为影院建设的“标配”之一。此外,今年新建影院中平均每个影院有5.6个厅,多厅化影院已成为影院建设的主流。
中国内地影院的建设,一直都是以突飞猛进式的速度发展着。同期对比来看,2015年12月中国内地银幕总数为31627块,2014年同期为23592块,2013年同期为18195块,短短三年时间内,内地银幕总数已经翻了一番,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根据2015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报告显示,通常业界提到的北美市场(美国和加拿大)总银幕数为43661块,2016年北美市场总票房已达106亿美元(736亿人民币),而中国内地2016年的总票房预计会在450亿元左右。即便2016年中国内地的银幕数有了显著发展,但票房总产值还有很大的距离,更不用说中国电影的制作规模和水准了,中美两国电影工业的差距依然不小,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式大片新探索
《美人鱼》票房突破33亿
在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首度迈过100亿元的时候,很难想象一部国产片能迈过30亿元的票房门槛,而在2016年,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终于做到了。
2016年猴年春节开局红红火火,内地电影票房突破30亿元人民币,并历史性地创造了连续六天单日票房突破4亿的成绩,成为史上“最贵黄金周”。借着春节档的火热势头,周星驰成为2016年当之无愧的票房王者,《美人鱼》以总票房33.8亿成功登顶内地历史票房冠军。
在春节档期,《美人鱼》获得了包括三、四线城市观众和“小镇青年”的热烈追捧,以15亿票房拿下春节档冠军,又在情人节以3.15亿的票房问鼎16年单日票房冠军,随后票房一骑绝尘,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30亿的国产大片。春节档的另外两部大片《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也稳居国产片年度票房榜前五位。
此前在内地电影市场上,能够和高概念的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往往是本土喜剧电影。从当年的《泰囧》、《港囧》,再到今年春节档的“三架马车”,大都是顺着这个路子走的。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国产类型片稳步发展,从警匪片到爱情片都有不错的票房收获,正在努力探索“中国式大片”的新思路。
国产类型片稳步探索
“领头羊”现象级大片仍缺乏
《湄公河行动》票房超11亿,探索“主旋律大片”新形式
警匪题材“主旋律”影片《湄公河行动》,在国庆档期凭借良好口碑走出了票房逆袭的曲线,以11.84亿票房成为影史最高票房国产警匪片。2016年爱情片同样表现不错,《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斩获8.14亿票房,成内地影史最高票房国产爱情片,由汤唯、吴秀波主演的爱情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也收获7.8亿票房成绩。冒险奇幻电影《盗墓笔记》在暑期档斩获10亿票房,虽不如同类型题材的《寻龙诀》16亿票房表现好,但在今年暑期档也算是仅存的票房“领头羊”了。
值得肯定的是,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颇具诚意、不同类型的作品,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有不错的收获:《七月与安生》在青春片中杀出一条新路,主演周冬雨、马思纯以细腻动人的表现力,双双斩获金马影后;犯罪类型片《火锅英雄》和《追凶者也》,在成熟的类型片中玩出个性;《我不是潘金莲》、《驴得水》在喜剧的笑声中,把讽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七月与安生》主演周冬雨、马思纯双双斩获金马影后
但不得不说,2016年拉动市场的现象级大片还是太少了。以暑期档为例,国产片票房前三名《盗墓笔记》、《绝地逃亡》和《寒战2》,加在一起尚不如去年一部《捉妖记》票房高,国庆档同样如此,看似大片扎堆实则口碑扑街,只有一部《湄公河行动》逐渐逆袭票房破10亿。和去年强片云集的电影市场相比,今年确实缺少点燃大盘热度的票房“领头羊”。
中美合拍片标杆《长城》
中国成好莱坞重要市场 中国影企热衷投资外片
2016年是中美合拍片快速发展的一年,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年初,美国梦工厂动画和东方梦工厂共同制作的《功夫熊猫3》打响了中美合拍的头一炮,该片充满浓浓的中国元素,在内地收获10亿人民币票房,在全球拿下5.21亿美元票房。
张艺谋新片《长城》是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合拍片
2016年年底,投资高达1.5亿美金的张艺谋新片《长城》正式在内地上映,这部明星云集的电影,也是好莱坞牵手中国制作的最大规模合拍片。它背后的产业意义更大于电影本身:在张艺谋眼中,如果把电影看作一个工业体系,《长城》就是重工业和支柱产业。这种在国外主流院线上映的、影响世界大部分年轻人的大片,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短版。
截止12月25日,《长城》在内地的票房表现十分出色,上映十天已突破8亿人民币,不过张艺谋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长城》的目标是全球的主流观众,它的对手是那些质量最高的国际大片,票房也必须从全球回收。”《长城》即将于17年2月17日在美国上映,它是否能赢得美国观众的青睐,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最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票仓”,极速增长的市场正在重新定义着好莱坞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好莱坞对中国的策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今,不少好莱坞大片的票房在中国取得的成绩要远远高于美国本土,比如《魔兽》在美国本土仅取得3000多万美元票房,在中国却取得了2亿多美元票房,内地票房占全球票房比例高达50%。中国内地市场还不时出手“拯救”在好莱坞票房扑街的电影,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北美仅收173万美元(约1207万人民币),在中国内地票房收获1.65亿人民币,看来还是中国观众最爱李安。
《魔兽》中国内地票房超14.7亿元,远超美国
在电影中植入“中国元素”,把最大牌的主创请来中国,早已成为好莱坞大片的“规定动作”。在今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与投资:小李的奥斯卡获奖作品《荒野猎人》,背后有奥飞影业的投资,奥斯卡热门电影《爱乐之城》里,也有电广传媒的投资。
获得中国游戏粉丝疯狂追捧的《魔兽》,背后的传奇影业已被万达收购,还有有包括中影、腾讯等多家中国公司的投资;2016年博纳参与投资福斯出品的多部电影,包括今年上映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独立日2》、《X战警:天启》等等。看来,在中国电影“走出去”之前,中国资本早就“走出去”,和海外电影公司深度合作了。
《叶问3》票房造假被罚
电影产业促进法过审
《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引发一连串行业“地震”
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的拐点,似乎是从3月上映的《叶问3》开始的,它用疯狂的票补和大规模的票房造假,野蛮搅乱行业秩序,引起电影局高层震怒。影片被认定构成虚假票房的3200万元不计入票房,负责该片发行的“大银幕”公司在一个月内被责令暂停新的电影发行业务,73家影院被通报批评,3家电商被严重警告。牵涉如此广泛的行业丑闻,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上实属罕见。
几个月后,《叶问3》背后金主快鹿集团深陷上亿元的兑付危机,“大银幕”发行公司业务停滞,新片或转投其他公司运作,或上映遥遥无期。受《叶问3》事件的影响,电影行业监管加强,票补戛然而止,一夜间将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消费能力“打回原形”,电影市场热度骤降,虚高的市场泡沫正在破裂。
最近两年,“幽灵场”、“偷票房”、“买票房”等行业毒瘤依然存在,但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电影正在走向法制化的道路,市场规范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酝酿了1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在今年正式表决通过,并将于2017年3月1日施行。“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创作、摄制,电影发行、放映,电影产业支持、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偷漏瞒报票房的罚款上限高达50万,从此中国电影市场将“有法可依”。
动画片票房大跃进
单片票房首次超10亿 国产动画表现平平
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你的名字》表现出色
2016年,动画电影在内地票房完成“大跃进”,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和中美合拍片《功夫熊猫3》,两部动画电影在内地单片票房都超过10亿人民币。在内地市场上,《疯狂动物城》更是以15亿票房力压《魔兽》、《美国队长3》等商业大片,高居进口片榜首位以及年度总票房榜亚军,这在中国内地影史上尚属首次。
除此之外,由游戏改编的动画电影《愤怒的小鸟》,内地票房报收5.14亿人民币,全球票房3.5亿美元,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日本导演新海诚的动画新片《你的名字》,内地票房已高达5.58亿人民币,目前仍在上映中,已超越《哆啦A梦:伴我同行》(5.3亿)成为内地票房最高的日本电影。
《大鱼海棠》以5.6亿票房领跑内地动画,但口碑争议颇大
不过,并非所有热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中国观众都买账,全球票房已突破10亿美元的《海底总动员2》,在今年的续集电影中算得上一枝独秀,但在中国只收获2.54亿人民币票房套路满满的歌舞动画《海洋奇缘》在北美已收获超过1.68亿美元票房,但内地观众却不买账,上映一个月内地票房刚过2.1亿。
2016年,国产动画表现平平,只有一部饱受争议的《大鱼海棠》收获5.6亿票房,它也是继《大圣归来》之后第二部票房过5亿的内地原创动画电影。在2016年内地影市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冬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难能可贵。《大鱼海棠》曾以“12年之约”和全民众筹调足观众胃口,影片上映后又因为故事和人物的诸多设计缺陷,遭致众多媒体及动漫爱好者的猛烈炮轰。
尽管动画界人人都想复制《大圣归来》的票房奇迹,但今年并没有出现第二部《大圣归来》。尽管《小门神》、《摇滚藏獒》、《精灵王座》等动画脱离了“低幼趣味”,由于题材、宣发等原因仍未能引爆市场,而一枝独秀的《大鱼海棠》也因剧情违和遭受诟病,仅剩《熊出没》系列电影表现尚属稳定。如今动画电影在内地已经突破了票房10亿的天花板,国产动画更应该加强修炼内功,奋起直追。
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
文艺片市场引关注 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
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引广泛关注
制片人方励为了《百鸟朝凤》的惊人一跪,让这部上映一周票房徘徊在300万的电影,瞬间成为众人关注的“大新闻”,有人质疑方励无下限炒作,也有人赞他情怀动人,随后媒体竞相报道,影院增加排片,观众蜂拥而至,《百鸟朝凤》最终票房达8690万。在国产文艺片中,这个成绩已经算是非常出色了。
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引发了观众对于文艺片的更多关注,但随后《路边野餐》、《长江图》、《塔洛》等多部艺术片在院线上映,仍然没有一部影片票房超过千万,在商业片动辄过亿的市场上,这个票房数字显得格外刺痛人心。不少文艺片选择小范围在院线上映,随后上线视频网站回收成本,更重要的是,这样有机会让更多观众看到。
值得欣喜的是,2016年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公布100家艺术影厅分布在全国50余个城市,这些影厅经过试运营后,会保证每周10个黄金场次的艺术片放映。但愿在2017年,艺术片不再需要“下跪”求得观众的关注和影院的排片了。
蔡明亮疯狂维权 何平自曝下载资源
盗版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蔡明亮和盗版死磕,引发B站腾讯视频道歉,蓝影网关停
2016年,活跃在微博上的“维权斗士”导演蔡明亮多次上了头条,他点名控诉多家互联网平台涉嫌侵犯版权。今年8月,由于蔡明亮的坚决抵制,内地知名电影资源下载网站“蓝影网”宣布关停并道歉。哔哩哔哩网(B站)被举报后两次发文致歉,并承诺购买1000本蔡导推荐书籍赠阅用户。
蔡明亮还曾举报腾讯网盗播他的三部电影,并“不依不饶”地给腾讯老板马化腾发出公开信,随后腾讯视频两次公开致歉,并表示将以蔡明亮名义捐款购书的方式表达歉意,还将捐款10万元用于慈善事业,同时喊话各大网盘尽快清理盗版,“洗脚上岸”。
中国的电影市场就是这样充满“魔幻”色彩:一边有疯狂维护版权的蔡明亮导演,一边又有放出自己电影下载资源的何平导演。10月16日,导演何平在个人微博上分享了其去年上映的作品《回到被爱的每一天》的网盘链接,该片内地票房仅有168万元,由于排片太少,看过电影的观众寥寥无几。何平表示“电影是为大银幕观众制作的,可如今的现状的确无奈。”导演亲自传播下载资源才能让更多观众看到电影,这让很多人感到了心酸与无奈,也让电影版权问题再次引起热议。
2016年,广电总局出重拳打击电影盗版,总局电影质检所合作NexGuard公司为影片添加“数字水印”,这一技术可帮助片方检测盗版来源。这意味着今后所有在影院播出的电影都有了“身份证”,一旦发现盗版资源,可以快速查出泄露片源出自哪家影院,为片方维权提供鉴定报告。
如今“电影产业促进法”已正式通过,盗版行为也被法律明令禁止,但盗版行为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些一边支持反盗版、一边又忍不住在网上求资源的广大网友们,希望大家在2017年有点变化。
内地迎来90部进口片
日本电影密集上映 票房创新高
进口片年年都有,但今年特别多!据统计2016年已有90 部进口片在内地上映,而去年仅为 63 部。截至 12月25日,进口片总票房已超过190亿,相较去年 169.33 亿的成绩,增长率仍然将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上。不过今年进口片票房的增长,有相当一部分是靠“量”堆出来的。
《你的名字。》成内地票房最高的日本电影
2016年,在内地上映的日本电影数量多达11部,创下了近年来新高,其中9部都是动画电影,包括《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火影忍者》、《航海王之黄金城》、《你的名字。》等等;2部为真人电影,分别是《寄生兽》和《垫底辣妹》。
由新海诚执导的《你的名字。》在中国内地受到影迷们的热烈追捧,再加上导演亲自来华宣传,又为票房添了一把火。截止12月25日,该片内地票房已高达5.59亿人民币,超越《哆啦A梦:伴我同行》(5.3亿),成为在内地市场票房最高的日本电影。
今年电影市场整体惨淡,进口片也开始担当起拯救市场的重任,就连7-8月传统的“国产电影保护月”也悄然消失,2016暑期档涌进多部进口大片,但票房并没有显著增长,11月份又涌进13部进口片,同样烧不烫市场。由于中美电影协议将于2017年到期,重新谈判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全面放开电影市场,2016年或许是我们最后的缓冲期了。
票补退潮、保底神话破灭
2017中国电影走向何方?
对于今年电影市场整体票房低迷,不少分析人士都归咎于“票补”减少,观众已经很难再看到9.9元的特惠电影票。最近几年在线票务平台蓬勃发展,为了在激烈竞争中抢夺用户,低价策略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这是“票补”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表示,在去年440亿元电影票房中,有40亿到50亿元来自票补,但今年总额有大幅度地下降,或降到15亿以下。因为不管是售票网站还是片方都意识到,这件事是不能够持续的,中国整个电影产业还处在比较弱小的状态,片方和票务平台的利润本来就不大,这并非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
《叶问3》事件后票补大幅缩水
今年随着各大购票平台竞争格局初定,再加上《叶问3》违规事件后监管变严,各家都在放缓烧钱的速度。观众以往被9.9元的电影票拉进影院,觉得什么电影都可以试试,但现在票价恢复到正常,大家的选择自然更加挑剔,电影消费也变得更加理性。如何持续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是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2016年由于电影市场整体不振,“保底发行”的神话正在逐渐破灭。此前《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等多部票房大卖的电影,都是成功案例。对于出品方而言,影片上映前就卖出票房收益权,这在很大程度上转嫁了市场风险,而对于保底方而言,通过一场“豪赌”有机会拿下炙手可热的电影项目,如果押对成了票房黑马,还可以大赚一笔。
在今年通过“保底发行”的电影,不少都遭遇了票房惨败。据公开资料显示,微影时代保底《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4亿,实际票房为3.37亿;恒业影业为《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保底4亿,票房仅为1.52亿,为《梦想合伙人》保底3亿,最终票房只有8100万;耀莱影视为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保底5亿,实际票房为4.8亿。
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票房4.8亿,未达到5亿保底金额
据业内人士分析,把风险过多地转移到某个环节、某个公司身上,最后的收益、风险都很难匹配,导致大部分保底都以失败告终,内地市场动辄过5亿,过10亿的保底发行,逐渐沦为宣传的噱头和资本的工具。2017年,这股虚浮的“保底”风潮,或许可以退烧了。
2016年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票房增速放缓票补退潮、保底发行神话破灭,进口片大规模涌入,观众正变得日趋理性,2017年的中国市场又将走向何方?在今年10月的长春电影节上,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指出,中国电影的发展没有迎来“寒冬”,而是从峰值进入波浪式起伏的过程,这场震荡会使中国电影得到可贵的洗礼和考验。
2016年已近尾声,相信中国电影人已经更加明晰:2016年是电影产业挤掉泡沫的冷静期,未来更需苦练内功,调整结构,走向中国电影新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