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间,《007:幽灵党》(Spectre)在英国举行首映,当日票房达到640万美元,周二票房则达到了92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影片在英国上映的1.25天内就收获了1,560万美元的票房。看起来,《幽灵党》又是“007”系列的一部大卖作品。920万美元创造了英国周二票房的新纪录,而且超过了《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的首映日票房(那是在周五)。不管《幽灵党》能不能达到三年前《大破天幕杀机》10亿+美元票房的高度,情况看起来是,前作的良好口碑以及“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系列总体的好声誉正让《幽灵党》处在良好状态。
正如我在一周前讨论过的那样,“詹姆斯·邦德”系列甚至不需要《幽灵党》像《大破天幕杀机》那样大获成功,因为这个系列拥有足够好的声誉,如果这一次观众不买账,它能在下一次重装上阵。不过,鉴于目前的良好口碑以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是担纲主力大片(《饥饿游戏》将会大卖,但它是以“最后一部”作为卖点招徕自己的影迷群体的),我们有理由认为,“詹姆斯·邦德”系列应该用艾伦·卡明(Alan Cumming)的俄罗斯口音喊出:“我是无敌的!”
而且,说实话吧,在英国或者全球范围内,想要观看《幽灵党》的观众不会因为过去一年的媒体报道而踟蹰不前。007粉丝并不关心影片最初的预算是3亿美元(最终预算大约是2.4亿美元)或者传闻中影片需要重新加工,007粉丝和普通观众也不关心EON电影公司和索尼影业(Sony)稍稍修改了剧本(以使墨西哥城看起来比在《边境杀手》或《选美小姐》中更适合旅游),他们不在乎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出尔反尔,一会儿说在条件允许下会一直演下去,一会儿又说宁愿割腕自残也不要再出演这个角色了。
况且,在取得如此票房成绩的情况下,克雷格先生将不得不……(摘掉太阳镜),“择日而亡”了。抱歉这样说话,但你懂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不管幕后发生什么事,007粉丝以及动作大片粉丝肯定会去给《幽灵党》捧场的。哎呀,即便目前的口碑不佳,粉丝和普通观众仍然会走进影院的。我们都声称讨厌“007”系列的《择日而亡》(Die Another Day,顺便一提,该片一开始获得的评论不错)和《量子危机》(Quantum of Solace),但这两部作品的票房成绩在整个系列中仍然属于比较好的。在2002年的时候,《择日而亡》甚至是英国本土和全球范围内票房最高的“007”电影。如今,在调整国内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它仍然排在24部影片中的第6位。
大片的整体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种程度,“007”系列电影如今的“保底票房”已经大大高于曾经的数字了。也许有一天,“007”系列会回归到一个不至于让影评人歇斯底里的状态,因为调整通货膨胀因素后,系列最新的作品可能无法在首映周末票房上超过旧作《杀人执照》(License to Kill,1989年是3,800万美元,相当于如今的7,200万美元)。不过,在倒退回罗杰·摩尔(Roger Moore)时代的水平之前,“007”系列还能再走上一程。
有趣的是,“007”系列的最高票房纪录是由《大破天幕杀机》保持的,而本土票房位居其后的是1.6亿—1.68亿美元区间的《择日而亡》/《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量子危机》,基本上都未能超过《王牌大贱谍》系列(Austin Powers)、《谍影重重》系列(Bourne sequels)或者是《碟中谍》系列(Mission: Impossible)五部中的四部作品。这就是系列作品一路走高的风险,稍稍回归人间就会被认为是令人失望的事情。不过,那是其他时间讨论的话题了,也许是在明日(永远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