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正在热映,该片上映以来备受影迷们的关注,而更令人关注的则是该片的票房成绩,那么《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目前的电影票房如何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同样是根据游戏改编的《刺客信条》,在面临大范围差评的情况下,目前内地票房仅到达1.6亿元。
不过相比这两部来说,上周末上映的《最终幻想15》,似乎表现得更让人忧虑。上映首日700多万的票房成绩,比已经上映15天的《生化危机6:终章》同日票房还要低上200多万。
这部影片在宣传上基本没采取太大声势,其电影相关主创团队来华宣传,而相关信息也相当少。目前来看,这部电影的观影人群也基本以游戏玩家为主,只有很少部分观众是慕名特效进入到影院一窥究竟。
有意思的是,这部影片与《最终幻想7:圣子降临》一样,去年暑期档仅在日本及北美做了小规模的点映,此后很快便发行了影片的数字版。
所以,这次中国市场,也成为该片真正意义上的公映。当然,从目前情况看,首周末1500多万,最终可能定格在3000万-4000万的票房成绩,不知是否能令片方满意。
为游戏造势意图明显 剧情内容是个大bug
《最终幻想》是日本史克威尔公司(当时还没有与艾尼克斯公司合并)的角色扮演游戏,1987年第一部面世后,就开始风靡世界。每部《最终幻想》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最终幻想15》这部游戏有着颇为传奇的经历。
这部游戏最初确定的消息,来自制作团队SE(SQUARE SOFT,史克威尔与艾尼克斯合并)在2012年7月宣布放弃正在开发的《最终幻想Versus13》,转而制作《最终幻想15》,至于放弃原因已经成为行业之谜。
所以,算上前后的制作周期,这款游戏被玩家称为“跳票十年”的游戏作品,最终于去年11月才与玩家正式见面。
作为游戏《最终幻想15》的前传内容,电影在去年暑期档上映,自然更担负着对游戏发行提前造势的责任,其影片蓝光碟更在后来被当成赠品随游戏送出。所以至少从片方角度来看,《最终幻想15》并不是一部纯以盈利角度考量的游戏改编电影作品。
该电影在美国点映后,也有媒体评论不客气地指出,“影片除了《最终幻想15》的部分其余都没有任何意义,它就是在打广告想卖游戏给玩家,把游戏系列带到大荧幕就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销售打广告”。
然而,游戏影视化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好莱坞玩了几十年的游戏改编,真正成功的也不过是《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寥寥几部。
即便是拍成系列的游戏改编电影,口碑也普遍偏低,别说拿奖了,能让普通观众给个及格分都不容易。imdb的数据显示,游戏改编电影的评分普遍徘徊在3-5分之间,最低的是《死亡之屋》的2分,评分最高的《生化危机》也不过6.7分。
游戏影视化,本身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题:让游戏玩家满意,还是普通观众满意?一款游戏的流行,是因为让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片段化的成就感。
但电影终究要讲究故事、剧情和逻辑。很多游戏改编的电影备受批评,其实都是在改编过程中没有做好平衡——要么只用了游戏的名字,剧情完全与游戏无关。
要么过于追求和游戏在气质、细节上的相似,而忽视了讲一个好故事的重要性。如何拍出一部既继承游戏的精髓,又保证电影品质的作品,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游戏IP大热 口碑没有票房好
《最终幻想15》是今年春节档后登陆内地影院的第三部游戏改编电影,前两部分别是《生化危机6》和《刺客信条》。
虽然同样是游戏改编的电影,《生化危机6》和《刺客信条》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票房曲线。《生化危机6》上映首日的票房就高达2.27亿,迄今为止票房已经突破10亿。
反观《刺客信条》,虽然有制片人兼主演“法鲨”亲自来华宣传,但这部与《生化危机6》几乎同档期上映的电影累计票房约为1.6亿,相比之下真是黯然失色。
值得一提的是,《生化危机6》和《刺客信条》在美国本土的评价都不高,imdb上的评分分别是6.2和6.1,刚过及格线,票房表现也双双不佳。
这两部电影在豆瓣网的评分同样不高,分别是6.8和5.6,但它们在内地电影市场上的票房表现却南辕北辙。院线人士分析指出,中国观众观影已经日趋理性,已经不太会单纯地因为支持某个明星就去买票。
《生化危机6》的高票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系列的前几部在中国市场上积累了人气,再加上这部作品打出了“终章告别”的情怀牌,让不少“生化粉”不那么计较电影的质素。而中国观众对《刺客信条》可没有这方面的情怀,结果自然就是口碑票房双双失利。
事实上,去年和今年上映的游戏改编电影,都出现了口碑没有票房好的现象。《生化危机6》的口碑显然配不上它将近10亿的票房。
而去年上映的《魔兽》口碑也严重两极化:普通观众评价该片剧情简单,全靠特效堆砌;《魔兽》游戏的粉丝却包场去找回青春的记忆。
随着《最终幻想15》的上映,行业似乎也认识到,如果未来真人CG电影想保持特有的优势,“高难度的打斗效果”以及“极强的炫技特色”越来越必不可少,但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依旧是影片成功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