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乱世书香》剧照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文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中最具思想和智慧的人,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以“大义”的言行,奉行“舍生取义”、“取义成仁”的人文精神。从儒家学派的孔孟,到当下的文人,他们的身上都传承着爱国、理性、谦逊、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等为特征的风骨与精神。电视剧《乱世书香》中,我们透过吴秀波饰演的乱世书生陆书白这一人物的人生,也看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康这样的大义,文人士大夫就会义不容辞地‘舍生而取义’”的坚韧不拔的牺牲精神。
由徐兵编剧,杨磊执导,吴秀波、陶虹、张鲁一等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乱世书香》,以人物的成长为变化,将时代背景下的文人书生的历史命运勾勒了出来。如果说“文弱书生”是对早期陆书白现状的一种描写的话,那么“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则是陆书白投身革命后的内心精神反映。
在这一点的变化上,我们看到了陆书白这一角色的形象变化,因为书白虽成长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下,却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人,崇尚自由,追求“礼”与“仁”,又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片中,从京城回家途中,看到的中国镜像:文人、军阀、混乱,让他领悟到了真正的文人风骨,因为不仅仅是落于一个小地方当私塾而已,而是,“我怎能在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存亡面前转过脸去。”当然,从刮去标志性胡子演绎“少年书白”时所表现出的年轻与面临封建思想的矛盾、反抗到“有胡子成熟帅大叔”,吴秀波本色的出演恰到好处地将陆书白这一人物诠释了出来。当然,书白这一角色是具有吴秀波特征的。
孔子曾经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从废科举到抗战,陆书白这一人物在历史的更迭中,以文人所追求的“道”,反驳了“既没有知识又没有骨头”的论调。其实,从“岳麓书院上百名书生投笔从戎,与书院共存亡”到书生以文人的傲骨抵御外族入侵,再到建设国家,书生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影视剧《乱世书香》中,从作为徐家“掌门人”徐简博(张嘉译饰)的义子,本可以过上安逸的日子,但却不不喜欢受传统礼教的束缚,或者说,不想做迂腐不堪的书呆子。陆书白对徐书容(咏梅饰)说,“我看见了真正有理想的人,有热血的人,我看见枪,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我自己。”从家里逃出来后,书白看到了不一样的文人世界,觉得有理想、有热血,有正义的才是文人气质。
在燕大教室,陆书白跟燕大学子讲述了三个文人的故事: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豫让,讲到自己的义父前朝翰林徐简博以死进谏,表述“科举视读书人为国士”的深刻内涵与“科举死,以命尝之”的国士之举,再到“大丈夫当率性而为”和“以一己之命,换国贼之性命”的文人血性。书白是这样传道授业的,也是如此践行的。书白从监狱出来后,表面上仍旧是书生,但实际上却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特工,走上了一条执行刺杀、爆破、潜伏等任务,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保家卫国之路,他说,“在这个人类史上最不合理的时代,人们都被痛苦所征服了,而我选择揭竿而起”。
从少年书白,到投笔从戎,再到历经战争风雨,陆书白这一人物跨越了20年的时代变迁,这是一个时代人物的成长与历史的见证。当然,这也无疑不体现出一个演员的本事,毕竟凸显出人物的年龄特征,不是所有演员能做到的。不过从剧中的表现来看,陆书白这一人物虽说是全剧年龄跨度大的人物之一,无论是青年时,表现书生的矛盾与羞涩,还是进入革命队伍凸显出的硬汉气质,等等,但却被吴秀波拿捏到位。换句话而言,吴秀波摆脱了所谓的“小鲜肉”和大叔,或者老干部等形象,而是依托于剧中的人物,让“自我”气质与人物达到同一的有思想,有血有肉,真实的历史人物。毕竟,在单一的人物形象在当下无法有延续性。可以说,文人书白这种跨越年代的人物塑造,历数中国演员里能够在一部剧里呈现以上正反能量的几乎没有。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的磨难与锤炼,并于近代以来深受西方理性自由主义影响的文人的风骨精神。”不管是以陆书白为代表的投笔从戎,“当以国士之道报之”,还是当代文人,都秉承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气。无论何时,我们都能看到文人在乱世中“有所为”,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能在太平盛世中,“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子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中国文人学者精神不竭之生命,在于文人的血性,在于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及其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永恒追求。
点击>>返回资讯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