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东方战场》剧照
“总得有人,有公司,有题材来把中国抗战的事儿说清楚;能够给中国的抗战剧做一个正名,树一个目标。”
自6月23日开播以来,全景式展现十四年抗战历史原貌的鸿篇巨制《东方战场》连连报捷,不仅收视率位列三甲,全网视频播放量也已突破十亿,与此同时,微博话题讨论热度也是居高不下;近日,《东方战场》发行总监何炜接受腾讯娱乐专访,揭秘被观众称为“历史教科书”的《东方战场》的幕后制作故事。
十年磨一剑,好剧本是项目的源头
剧本是一部电视剧的源头。制片人孟凡耀和发行总监何炜二人共事已久,成功合作过几部电视剧后,打算做一部反映抗战时期保卫大武汉的《武汉保卫战》,并请来刘星老师担任编剧。项目规划进程过半,恰逢中日之间东海形势紧张,于是,二人决定搁下《武汉保卫战》,拿到了编剧刘星花费十年心血写成的《东方战场》。
题材仍旧是几人熟悉的抗战题材,但篇幅却远远超过了几人之前的设想。原定的项目《武汉保卫战》时间跨度是四个月,而《东方战场》则囊括了十四年的抗战全过程,地域也远远超过武汉地区,这对于制作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何炜说有人戏称这个制作班底为“孟路组何”——“我们的分工也挺好,孟凡耀老师可以说是目前活跃在一线最资深的制片人,对整个项目的把控、资源的调度是驾轻就熟。路奇导演是一个非常有想法、很执着、有情怀的导演。我在这里面主要负责项目的综合运营管理,包括融资、后勤保障支持、宣传发行等,前后花费了几年的心血。”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好演员让角色熠熠发光
《东方战场》中所包含的角色非常复杂,在敲定剧本的基础上,演员的形象是否接近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是否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景象成为了第二个挑战。
何炜说,在选演员,尤其是一些领袖人物的特型演员时,剧组曾经因为年龄因素被迫放弃一批非常成熟的特型演员——按照剧本,在1931年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大概三十八岁,其他的一些领袖人物有的只有二十几岁;这是剧组启用年轻演员的最初考量,没想到收获了惊喜。
在选角上,出品方与剧组达成的共识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所有特型演员必须要形神兼备。比如从末代皇帝到傀儡“皇帝”,再到经过共产党改造而成为正常人的溥仪,比如故事早期的导火索式人物“东瀛妖花”川岛芳子,比如“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之一板垣征四郎……。在刻画这些所谓“坏人”形象的时候,剧组的要求是,突出当时的历史背景、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而非脸谱式的丑化这些站在中华民族对立面的人物;从这样的初衷出发,剧组找到了张鲁一、叶璇和日籍演员荻原流行等。
胸怀、责任、担当,给中国的抗战剧做个正名
近几年热门IP改编剧大行其道,青春题材剧、自带话题的小花小生们主演的电视剧常常成为吸引投资、吸引观众眼球的热门,花高额投资拍一部抗战剧需要很大的勇气。何炜直言,“总得有人,有公司,有题材来把中国抗战的事儿说清楚。能够给中国的抗战剧做一个正名,树一个目标。”
何炜和孟凡耀带领的长江华晟,是湖北广电旗下的一家大型影视制作公司。这些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题材一方面是两人的专长,另一方面,更是一份责任。
何炜向记者表示,十四年抗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痛的痛点。而这段苦难深重、代价昂贵的历史,也是最值得挖掘、最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发奋图强的宝贵财富。遗憾的是东方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少有蜚声国际的经典作品产出;而国内,宣传又相对过火,出现了抗日娱乐化的问题,雷剧、神剧频出。《东方战场》的创作初衷就是要把中国十四年抗战的事儿面向世界说清楚;同时来引导众多的抗战题材剧回归尊重历史的初心。
为了讲好故事,两亿预算都实打实花在荧幕上
辗转全国十四个省市,动用近千名演员及数万群演,花掉两亿预算,《东方战场》在这组数字的衬托下更显得“鸿篇巨制”了些。在聊到预算花销时何炜引用了影视圈内一位导演朋友的话,“通过这部剧的呈现就知道,它的两个亿都花在了荧屏上。”
何炜带着感激地提起参与演出的演员们,“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际的,没有人狮子大开口”;演员片酬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出品方于是可以放心地把钱花到该用的地方。
首先是剧组转场;两个文戏组、一个武戏组共八百多人,从东北黑龙江齐齐哈尔一路转场到西南边陲,在十四个省市实地取景拍摄,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其次是道具、制景、服装和化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进而唤起人们的记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和传播效果,是剧组决定在一个又一个地点将历史景象重现的初衷。为了拍摄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江桥抗战,在寒冬腊月里,剧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修复破损不堪的江桥,又从其他的地方拆了几公里废弃的铁轨搬运过来,复原成当年江桥的景象。还有为了空战戏制作的若干飞机模型,为了海战戏1:1复刻的中山舰,为了拍摄高层决策戏租赁仓库搭建的日本皇宫、美国白宫、斯大林办公室等,这些考究精细的道具制景,连同花费了上千万元的服装造型一块,给了演员最佳的创作环境和表演空间,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回到历史场景中,重现那些如歌的往事。
再者是后期剪辑和特效制作,何炜介绍道,拍摄素材多、剪辑量大,为了捕捉最有看点的镜头组成完整画面,剪辑师洪梅老师累病了还在坚持工作;而大量的战争场面——空战、海战、骑兵战、还有炮战,这些都需要细密复杂的后期特效植入。
故事轴线一横一纵,教科书般地还原抗战全景
从原计划的《武汉保卫战》延伸到《东方战场》,地域从武汉地区扩大到全中国,时间跨度从四个月变成十四年,为了让庞杂的故事线索更清晰,逻辑更加合理,该剧采用了一纵多横的“树状结构”来编织故事。
纵向的是故事推进的时间顺序,横向的就是各个方面围绕同一个事件而作出的不同反应。何炜解释道,“我们是以时间为纵向的一条轴线,每一个事件呈现出来以后,把它发散,横向的来拓展故事的张力。比方说围绕’七·七事变’,当时二十九军怎么反应,整个北平怎么应对,国共两党怎么应对,国际社会有什么反响,日本方面针对这些反响又要做下一步什么样的动作。每一个事件发散开来,横向各个方面的反应就会产生戏剧效果。”
收视连报捷,点击破十亿,期待更多挖掘人性的抗战作品
何炜坦言,虽然自己的期待值更高,但《东方战场》能够在暑期以学生为主的收视环境下,获得收视率整体第二的成绩,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更让人满意的是它的收视率口碑,从年龄上来讲,得到18岁到45岁主流观众的认可也很难得。从新媒体的呈现来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播放量突破10亿也已经是非常好看的成绩。能获得“历史教科书般的品质剧、良心剧”这样的赞誉,对出品方及各位主创主演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
作为曾经制作过多部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影视工作者,何炜在采访最后仍然强调着从人性角度挖掘抗战题材的重要性。“在抗战题材这块富矿里,沉积了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我不能不用虔诚、敬畏和充满大爱的精神去开掘这个题材。我们希望《东方战场》作为一个参照系,给所有想做抗战剧的公司也好、朋友也好,做一个参照。能不能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初心,多一份对历史负责,对教育下一代负责的态度来挖掘抗战类的题材。如果说能够做到这样,以后没有雷剧、没有神剧了,我认为《东方战场》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点击>>返回资讯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