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辽沈晚报报道,黄晓明将参加真人秀节目《旋风孝子》。连续几年的《爸爸去哪儿》亲子秀节目,靠着孩子们的懵懂,明星家长的爱心,也获得了商业上很大的成功,粉丝无数。看过后,乐过后,咂咂嘴,却发现似乎缺少一些味道。
当今的社会,不缺乏家长对孩子的爱,甚至家长因为爱子心切做出极端事件也不在少数。很显然,想表达亲子心态,用明星秀的形式,已经很难引起受众的情感刺激,留下的只有对小孩子萌萌的印象,一笑了之流于表面;相反,如果想用节目表达孩子对家长的爱,几岁的孩子却难以承担如此沉重的话题。归根结底,“爸爸”只能说是一种形式,不是内容。 内容是什么?是一种真实的感受。真实的“爸爸去哪儿”是什么?是他在大雪中步行两个小时送你赶上求学的班车,是他默默好几年等待你晚自习下课,一天不缺席……
作为“文艺作品一定要反映人性”的忠实追随者,我写上面的文字,不是对“爸爸”的贬低,而是在参加一个发布会之后突然的感触; 而我下面的文字,也不是做广告,就是想如果大家能读完这段文字,能细细思量一下就很好了。
作为同一个播出平台,湖南卫视新年要推出两档节目,一个是《妈妈的牵挂》,一个是《旋风孝子》。尤其前者,主角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儿女长大行千里,妈妈偷偷探寻儿女在外的生活、工作环境,通过镜头让妈妈了解到孩子不为人知的一面,甚至拆穿孩子“报喜不报忧”的善意谎言。另一个是明星们带着妈妈上电视展示孝道。在发布会现场,我还听到一个故事:拍摄时候,一位情感相对脆弱些的工作人员,拍到一半的时候忍不住了,冲出去立刻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几分钟的样片,现场一片唏嘘。那个胖胖的妈妈,跟在儿子的身后,突然间,儿子回头抱住了妈妈,哭了……不知道情节,不知道背景,只是那眼泪,让我感触良多。
“空巢老人”在新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各种节日,比如平安夜,街上歌厅里咋还那么多人,回家真成了奢侈品?朋友圈里“为了孩子请投一票”越来越多,咋就没有给妈妈投上一票?我们什么时候变成只顾低头看孩子,忽略抬头看看妈妈了?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风靡的时候,谁想过“妈妈变老了,我必须要回家”?当有人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任性人生的时候,为什么不“来一场说回马上回的家”?当有人以吃遍精致美食为荣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家里白菜炖豆腐的味道?
太多的问号,已经超出一个文艺节目所能承担的功能。“妈妈”的效果比“爸爸”是好是坏已经无所谓,但如果它对受众能有一点点小触动,就是好的。马上又要进行跨年活动了,筹划之前,能不能至少给家里打个电话:“妈,跨年你们俩吃啥呀?别舍不得哈,过年时候我肯定回去……”